CCG美國行(五):訪問美國外交關系委員會
2022年6月30日中美關系是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系,對世界的和平與穩(wěn)定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自新冠疫情爆發(fā)以來,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時期,中美關系呈現出“競爭中合作”的狀態(tài)。在這一背景下,加強中美之間的溝通往來和人文交流是共同應對全球性危機的重要舉措。在這一關鍵歷史時刻,CCG智庫代表團開啟“二軌外交”美國之行,這也是疫情以來中國智庫代表團首次訪美。
當地時間6月30日,CCG智庫代表團訪問了美國外交關系委員會(CFR),會見了美國外交關系委員會高級研究員Ian Johnson,并與外交關系委員會主辦雜志《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es)的資深編輯及中國事務負責人就中美關系的未來、后疫情時代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等話題進行了交流探討。
美國外交關系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是美國外交政策方面最為著名的智庫。它成立于1921年,總部設在紐約。其任務包括對重大國際問題組織公眾進行討論,搜集民意,發(fā)表研究報告,以影響政策的制定?,F任總裁是查理德·哈斯博士,他曾于1981至1985年就職于美國國務院,1979至1980年就職于國防部。外交關系委員會成員幾乎都是美國政商兩界的重量級人物,其中包括亨利·基辛格、喬治·布什、比爾·克林頓、賴斯等知名人士。
《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是由外交關系委員會出版的雙月刊,撰稿者多為美國深具影響力的學者和政府決策官員。自1922年成立以來,《外交事務》雜志在外交政策、地緣政治和國際事務研究領域有著高度的權威性和影響力。因此,《外交事務》也成為了美國重大對外和國際事務的權威觀點發(fā)源地,在闡述各國外交進展及趨勢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該雜志經常刊登喬治·凱南、基辛格和斯坦利·霍夫曼等美國知名外交家、國際政治學者的論文。很多當代蜚聲國際的外交觀點都出自該雜志的文章。
CCG長期與外交關系委員會保持著良好的溝通與交流。在2018年,CCG專家學者團赴美開展“二軌外交”與調研系列活動時就曾訪問美國外交關系委員會,并就中美貿易戰(zhàn)、全球價值鏈、多邊貿易體系等問題進行討論。對外關系委員會也曾多次為CCG舉辦專場主題午餐會,CCG理事長王輝耀曾受邀做“從中國視角看中美貿易摩擦”的專場報告和交流。2017年,對外關系委員會也曾在紐約總部為CCG舉辦專場交流早餐會,CCG在會上做《中國與全球化:中美合作的機遇與挑戰(zhàn)》的主題演講,包括美國國務院前副國務卿Robert Hormats在內的眾多政商學界知名人士參加了交流會。
當前全球政治經濟環(huán)境錯綜復雜,人文交流較疫情前大幅縮減。CCG作為國際領先的中國社會智庫,在國際上的艱難時刻積極走出去,開啟“破冰之旅”,發(fā)揮智庫“二軌外交”的作用,積極推動美國多方、各界專業(yè)人士的溝通、交流。在廣泛傾聽國際聲音的同時,也向世界傳遞了中國智庫的關切和主張。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