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治理、國際組織、區(qū)域合作和“一帶一路”是CCG全球化研究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中國最早以全球化命名的智庫,CCG創(chuàng)辦了“中國與全球化論壇”并設置全球化相關國際議題;在海內外舉辦了“WTO改革”、“多邊治理”、“一帶一路”等專題研討會,把“一帶一路”這一主題首次帶到國際安全與治理領域的世界高規(guī)格會議——慕尼黑安全會議?;诙嗄陮θ蚧I域的全面研究,CCG發(fā)布出版了《“一帶一路”的國際合作共贏方案及實現(xiàn)路徑》,《全球化與逆全球化》、《全球化向何處去:大變局與中國策》等研究報告和圖書,其中Edward Elgar 出版社出版的Handbook on China and Globalization是為數不多的由智庫在國際權威學術出版社出版的全英文書籍。CCG提出的兩項倡議入選首屆巴黎和平論壇,為中國智庫更充分參與全球治理與國際合作開拓了嶄新模式。此外,CCG與WTO、UN 、經濟合作國家組織(OECD)、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眾多國際組織、國際智庫和相關機構建立了良好的長效合作機制。
-
英商會前主席:新冠病毒讓我們變成了“盟友”
2020年4月1日,全球化智庫(CCG)以“全球商界如何攜手抗擊疫情 應對經濟挑戰(zhàn)”為主題舉辦線上研討會,邀請了來自中國歐盟商會、中國美國商會、中國英國商會、中國澳大利亞商會等商會代表和負責人,以及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以及商界精英等就疫情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政府以及跨國公司在應對世界經濟下滑中扮演的角色、針對世界經濟下滑的應對和政策等話題展開交流研討,為全球抗擊疫情、重振經濟建言獻策。 ? 中國英國商會前主席Clare Pearson分享了疫情發(fā)生以來她的個人經歷與感受。她表示,新冠病毒讓我們變成了“盟友”??v觀當前世界的挑戰(zhàn),既不是德國與英國間的“對抗”,也不是美國與中國間的“對抗”,而是全人類和病毒的“對抗“。任何將當前挑戰(zhàn)轉變?yōu)檎螞_突的都完全錯失了重點。她認為,像馬云和比爾·蓋茨等在新冠疫情發(fā)生之前就已經十分關注人類傳染病,我們應該關注這些有前瞻性的全球財富領袖的關切領域。她提到,當人們的生命受到威脅時,人們不再在乎“口水戰(zhàn)”,他們在乎的是能為人民做什么。此外,她提出,如果一些政府對危機的響應太慢,那就不應該傲慢地不聽取中國關于抗疫的經驗和建議。她認為,加強創(chuàng)新、促進全球化和全球協(xié)調是當前抗擊疫情的關鍵。
2020年4月7日 -
龍安志:香巴拉的時代:新型冠狀病毒、資本崩潰和重新編碼的星球范式
龍安志,全球化智庫(CCG)特邀高級研究員
2020年4月3日 -
王勇:新冠疫情將重塑經濟全球化的方向
2020年3月25日,全球化智庫(CCG)以“中國經驗能否為世界所借鑒?疫情折射的全球化問題與趨勢”為主題舉辦線上研討會。CCG特邀高級研究員,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勇就疫情全球爆發(fā)和沖擊的原因發(fā)表看法,從國際政治經濟學的視角分析此次全球疫情危機帶來的影響,強調在全球疫情下國際合作尤為緊迫,并面向未來,展望后疫情時代的全球經濟秩序與全球化的趨勢。 ? 以下為王勇發(fā)言全文: ? 各位朋友上午好,今天非常高興有這樣一個機會,跟大家就疫情和國際合作的相關話題做個交流。CCG舉辦這個線上研討會是非常及時的,專家們分享了中國的抗疫經驗,評估了中國經驗對其他國家的借鑒意義,學習中國經驗需要結合本國的情況,就這些問題發(fā)表了很好的看法。我的發(fā)言主要是想回答我們這次會議組織方提出的最后一個問題,新冠疫情全球危機對經濟全球化發(fā)展可能造成的影響。 我想講四個方面:第一,簡單回答一下造成疫情全球性爆發(fā)與沖擊的基本原因。第二,如何從我所研究的國際政治經濟學的視角看全球疫情危機,有哪些啟示?第三,簡單談一談全球疫情與國際合作的緊迫性。第四,后疫情時代全球秩序未來的發(fā)展。 第一個問題,疫情的全球爆發(fā)和沖擊的基本原因。 3月19號聯(lián)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紐約總部有一個視頻記者會,他特別強調我們現(xiàn)在面臨的是聯(lián)合國75年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危機,疫情造成了人類的苦難,影響了全球,摧毀著人們的生活,他呼吁國際團結。沖擊巨大的原因是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我們進入了真正意義上的“地球村”時代,貿易、資金、人員往來密切,病毒可以在一天之內傳播到世界任何一個角落。其次,從經濟角度講,疫情全球爆發(fā)第一波沖擊了以中國為代表的實體經濟與全球供應鏈的運轉,第二波沖擊了以美國為代表的全球金融經濟、虛擬經濟,美國股市暴跌導致全球性股市進入熊市。中美是全球第一大、第二大經濟體,它們是世界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的中心。中美受到影響在某種程度上動搖了全球經濟的根本。最后一點,新冠疫情爆發(fā)是全球氣候變化的一個結果,這一點現(xiàn)在討論的還不多。 根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有關的記錄,過去80年發(fā)生的20多次跨國界的重大疫情,有60%是發(fā)生在本世紀,8次集中爆發(fā)于最近10年,也就是說,類似的疫情爆發(fā)的頻率越來越高,間隔時間越來越短,這是我們必須正視的現(xiàn)實。另外,世界氣象組織有一個統(tǒng)計,2019年全球的平均氣溫比工業(yè)化前平均氣溫要高1.1度。2010至2019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年份,正好與近10年疫病大流行趨勢高度吻合。如果我們對氣候變化應對不利,氣溫繼續(xù)升高,類似于新冠疫情的全球性公共衛(wèi)生危機可能會越來越多。因此,我們必須從保衛(wèi)全人類安全的角度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zhàn)。 第二個問題,如何從國際政治經濟經濟學的視角看待全球疫情爆發(fā)的影響。 前面有的專家講到,中國應對疫情的一些好的經驗與做法未能得到一些國家的重視與借鑒,這些國家錯失了一些防控的機會;中國的防控模式連同國家治理模式也引發(fā)了不少討論,未能得到足夠的認可。從我所研究的國際政治經濟學的角度看,這些爭執(zhí)、誤解最關鍵的原因是,盡管從經濟上來說,我們有一個全球化的經濟,但我們沒有一個與經濟全球化相適應的世界政府,我們的國際政治仍然是一個以民族國家為基礎的國際政治。在經濟全球化與民族國家為基礎的國際政治之間存在著結構性的矛盾和沖突。國際政治經濟學研究強調政治、權力、國家和國際機制對國內國際經濟社會事務與決策過程的影響。 從國際政治經濟學的視角,我們看到全球疫情危機表現(xiàn)出下面四個特點:第一個特點,疫情下的國際社會合作機制是脆弱的,盡管存在著世界衛(wèi)生組織這樣一個平臺,但這個平臺比較脆弱,它主要是分享一些專業(yè)性的指導意見,其權威性和可動員的資源都是有限的,遠遠無法滿足應對當前全球疫情的需要。第二點,疫情推動了大國之間的戰(zhàn)略競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識總體來說是淡薄的。某些國家、某些利益集團出于本國、本集團的狹隘利益考慮,不顧別國發(fā)生的人道災難,落井下石,利用疫情加快推動自己的地緣政治經濟利益。比如,美國對華鷹派利用中國疫情,加快中美經濟和科技的“脫鉤”,就是一個可悲的例證。第三點,疫情被意識形態(tài)化,導致所謂的國家治理模式和全球治理模式的競爭。此前,某些西方媒體,特別是某些美國媒體說疫情的爆發(fā)是中國國家治理模式的失敗,這種論調當時甚囂塵上?,F(xiàn)在,它們面對本國疫情的爆發(fā)與失控,不知如何解釋。在應對全球疫情問題上,意識形態(tài)的偏見要不得,害人害己。第四點,疫情被國內政治化,成為國內選舉、黨派競爭、政治合法性斗爭的議題。 第三個問題,疫情的全球沖擊與國際合作的緊迫性。 應對疫情全球性的蔓延,控制病毒的擴散,需要國際公共衛(wèi)生的合作,這一點各位專家講的比較多了。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分享經驗,去除偏見,以真正科學的態(tài)度,制定適合各國情況的應對策略。當然這里有一個問題,中國采取的一系列嚴厲的隔絕措施,在中國取得了成效,但是很多國家在采取中國應對方法時,還有很多的猶豫,主要是考慮有可能要付出巨大的經濟和社會的代價,甚至擔心產生所謂的“次生”災害。就這次抗擊新冠疫情上,各國政府都碰到一個難題,即如何在抑制病毒蔓延保護國民的生命健康的同時,保持一定的社會流動性,讓經濟社會生活維持正常運轉,這兩個目標之間如何平衡,如何去拿捏?當前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我們還在加深對病毒傳播與危害的研究。美國現(xiàn)在就試圖在控制疫情的過程當中找到這樣一個平衡點,但現(xiàn)在看來,它前面的路還很長。根據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公共衛(wèi)生領域專家數量模型的推演,疫情達到峰值可能要到5月底6月初,現(xiàn)在仍然處在一個深度大爆發(fā)的階段,挑戰(zhàn)巨大。 在應對全球經濟衰退與危機的問題上,需要國際合作,需要國際政策的協(xié)調。當前看來,我們和2008年相比,在全球框架下進行合作,進行國際政策的協(xié)調還不夠。從2008年到2020年,國內外的形勢發(fā)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其中一個變化就是,美國當前政府的傾向是“美國優(yōu)先”,在過去的幾年當中,按照“美國優(yōu)先”的政策,不斷“退群”,減少美國的國際義務與作為第一大經濟體的國際領導責任。另外一個是中美關系的變化。美國特朗普政府對中國發(fā)起了有史以來規(guī)模最大的“貿易戰(zhàn)”,中美地緣政治關系全面緊張,而2008年中美之間密切合作,是保證美國引發(fā)的全球金融危機不再蔓延擴散的最重要政治原因。此外,在二十國集團(G20)框架下開展抗擊疫情的國際合作行動遲緩,令人擔心。要最終成功抗擊全球疫情,沒有大國的合作,特別是中美之間的攜手合作是難以成功的。 ? 第四個問題,后疫情時代的全球經濟秩序與全球化會朝什么方向發(fā)展。 我認為可能有幾個發(fā)展趨勢:第一個趨勢,國家對市場的作用會逐步上升。美國優(yōu)先、本國優(yōu)先的做法,有可能會擴大。再加上中國模式的日益擴大的影響,國家加強干預、爆發(fā)更多的“貿易戰(zhàn)”可能成為未來的一個重要發(fā)展方向。 第二個趨勢,大國戰(zhàn)略競爭將加劇,將會導致不同地區(qū)地緣經濟和地緣政治秩序與格局的重組,在東亞、歐洲與中東等地區(qū)都會有不同的反應。 第三個趨勢,科技創(chuàng)新和競爭會更加激烈,新技術、新模式、新業(yè)態(tài)將出現(xiàn),它們將決定各國在國際競爭中的地位。 第四個趨勢,全球化兩個方向的選擇將更加明顯,國際社會面臨著一個重大的抉擇,全球化的方向到底是開放還是封閉,是合作還是對抗?我認為,在這個關鍵的歷史抉擇時刻,我們要汲取歷史上的教訓,吸取一戰(zhàn)、二戰(zhàn)與冷戰(zhàn)的教訓,共同努力維護好全球化的發(fā)展勢頭,加強國際協(xié)作,加強全球治理架構,努力建設真正意義上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在增進全球公共衛(wèi)生合作方面,我覺得存在較大的國際合作機會,因為這種合作能夠保護全人類的健康與安全。但是,考慮到復雜的大國競爭與國際政治的情況,這種合作前景仍然存在相當大的不確定性,我們在未來可能浪費這樣一個寶貴的國際公共衛(wèi)生合作機遇。 最后一句話,如果中美不能合作,全球無寧日。我們要拋棄偏見,建立互信,真正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識。我覺得,這里關鍵的關鍵在于開展文明的對話,國家治理與全球治理模式的對話,通過對話建立互信。不同文明與治理模式之間應當相互借鑒,取長補短。 謝謝大家,這是我的分享,請朋友們批評指正。 (本文根據王勇先生在全球化智庫(CCG)于2020年3月25日以“中國經驗能否為世界所借鑒?疫情折射的全球化問題與趨勢”為主題舉辦的線上研討會上的發(fā)言整理,轉載請注明出處)
2020年4月1日 -
陳文玲:疫情給全球治理帶來了什么經驗教訓?
2020年3月25日,全球化智庫(CCG)以“中國經驗能否為世界所借鑒?疫情折射的全球化問題與趨勢”為主題舉辦線上研討會,來自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和企業(yè)家就疫情下的中國經驗與國際合作、疫情對全球化發(fā)展的影響及其所折射出的全球化問題等話題展開交流研討,為各國一道戰(zhàn)勝疫情貢獻智慧。會上,CCG學術委員會專家,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就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蔓延現(xiàn)狀和影響,以及國內外控制疫情方面的舉措等進行了分析,提出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和一些國家對中國的認同感和認識誤區(qū)是造成境外疫情爆發(fā)的一個因素,疫情或為引發(fā)人的思想革命以及國際政治、經濟、外交、經濟格局的演化的導火索。 ? 以下為陳文玲發(fā)言全文: ? 各位聽眾朋友,我今天想圍繞這個主題說三句話。 ? 第一句話,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 這場疫情驗證了人類確實是命運共同體。疫情沒有國界,病毒是人類共同的敵人。由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剛才主持人講到了,全球確診病例已經超過40萬,疫情正在180多個國家蔓延,形勢非常嚴峻。OECD3月2日調整了對世界經濟的預期,當時中國境外的病例不到10000例,那時調整對世界經濟的預期從原來增長3.3%下降到2.4%,如果疫情向更多國家繼續(xù)蔓延,也不排除降到1.5%。IMF主席3月25號預測,這一場新冠疫情將導致全球經濟在2020年進入衰退,而且衰退的程度將比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更為嚴峻。 ? 病毒疫情是不分國家、不分個人、不分團體,它是人類共同的敵人。所以在疫情發(fā)生的時候,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幸免。很多老百姓不能幸免,我們也可以看到,很多政客也都不能幸免。在病毒面前,人人是平等的,各個國家是平等的。所以我說,當雪崩到來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 第二句話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和一些國家對中國的認同感和認識誤區(qū),導致了中國境外原本可以避免的一場全球性大災難。 ? 如果說世界對中國的認同感非常強的話,如果東西方文化沒有那么大差異的話,那么中國創(chuàng)造的時間窗口和機會窗口,我想不會被這樣白白浪費掉。下面從四點上來看世界對中國的認同感,對中國經驗、中國做出的努力不夠珍惜。 ? 第一,中國通過殊死努力創(chuàng)造的時間窗口,并沒有被珍惜。中國創(chuàng)造時間窗口,是從1月23號武漢封城,然后一直到3月23號中國宣布這場疫情基本結束,疫情在中國國內基本阻斷。我們經歷了接近兩個月的時間,基本上控制了疫情,取得決定性的勝利,為世界贏得了2個月的時間窗口。 ? 但是現(xiàn)在的疫情在全球加速蔓延,意大利、美國、西班牙法國、德國、英國、瑞士、瑞典等國家蔓延得非常快。在疫情蔓延開始的時候,有的國家根本沒有把中國的創(chuàng)造的機會窗口當回事,認為我們國家做得很好,不需要做準備;有的國家提出“群體免疫” ,準備60%-80%的人感染后產生抗體;有的國家采取不戴口罩、不隔離,不檢測、不上報的“四不主義”。所有這些國家的應對對策,現(xiàn)在看來是失敗的。中國創(chuàng)造的時間窗口,沒有被珍惜。全球到今天,我看到最新的數字,除中國以外已經增加到33萬多人的確診病例,加上中國已經超過40多萬例了。意大利確診病例已超過6萬人,接近7萬人。美國現(xiàn)在確診病例已到了5萬多人。我認為,現(xiàn)在全球疫情的形勢非常嚴峻,也就是說,這些國家對世衛(wèi)組織的警告,對中國創(chuàng)造的經驗、創(chuàng)造的時間窗口,世衛(wèi)組織一再提醒各國要感謝、要抓住做好準備,但是不僅沒有引起一些國家的重視,而且也沒有采取正確的對策。 ? 第二,中國創(chuàng)造的經驗做法,可惜沒有被重視。比如說,中國從1月7號開始,習近平主席連續(xù)7次召開了政治局常委會,對于整個中國的疫情防控,統(tǒng)一指揮、統(tǒng)一部署、統(tǒng)一指導,國務院成立疫情抗擊的聯(lián)防聯(lián)治聯(lián)動機制,各個部委協(xié)同配合。一線的白衣天使進行救治,快遞小哥、警察、社區(qū)工作者、商業(yè)上的物流配送的人員1億多人,忙碌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其他的13億人宅在家里,一聲號令,說不動就不動。武漢封城封了60天,現(xiàn)在連續(xù)3天零增長。中國有效的做法,包括整個國家的統(tǒng)一指揮、統(tǒng)一調動、統(tǒng)一部署、統(tǒng)一行動,政府和民眾是高度一致的,企業(yè)和政府是高度一致的,我們的醫(yī)療救助人員和患者的努力是高度一致的。在1月23號武漢封城之后,中國采取早發(fā)現(xiàn)、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 像這些有效的做法,開始的時候并沒有被一些國家所吸收,很多國家還是任其發(fā)展,有的國家說封城或者甚至封國,但是都是形式主義的。像美國紐約,允許患者在家封閉期間下樓去遛狗,有的人讓狗一天要下30多次樓,把狗都累趴下了。一些國家并沒有吸收中國的經驗,中國這些有效的做法并沒有被重視,也沒有模仿到其真諦。 ? 第三,中國有效的治療救治方法和路徑,可惜沒有被吸納。有的國家把希望寄托在西方的救治方式上,強調的就是疫苗,強調的是西藥,是化學藥品,什么時候能出來?都在翹首以盼。中國確診病例8萬多人,其中有73,000多人已經治愈。靠什么?90%靠的是中醫(yī)藥,然后加上西醫(yī)的生命支持和重癥救治,中西醫(yī)結合取得了這場抗擊疫情的勝利,而且病死率不到2%,武漢3%左右。我們看到意大利病死率接近10%。我認為,中國的這種有效的治療方法,特別是中醫(yī)藥,沒有被認知,沒有被應用,這是非常遺憾的。 ? 世衛(wèi)組織到中國考察后發(fā)表講話,以及和中國發(fā)布的聯(lián)合報告,說治療新冠肺炎,唯一有效的藥物就是瑞德西韋,也把目標放在了西藥上面。根據3月23號在中國國新辦的抗擊疫情新聞發(fā)布會數據,這次抗擊疫情從全國抽調的4萬多名馳援武漢的這些醫(yī)療人員中,有4900名是中醫(yī)藥人員,占馳援隊伍的13%。其中三名院士是非常有名的,還有數百名中醫(yī)專家。全國有74,187位患者使用了中醫(yī)藥,占患者總數的91.5%。其中湖北61449位患者使用了中醫(yī)藥,占患者總數的90%。這就是中國抗擊疫情的密碼,這是中國抗擊疫情取得決定性勝利的一個重要原因,中國用自己幾千年長盛不衰的醫(yī)術,贏得了時間和生命。但是,這并沒有被重視,沒有被采用,所以這是非常大的一個遺憾。 ? 第四,中國的教訓和不足,可惜也沒有被汲取。比如說在疫情開始的時候,一些地方政府的信息透明度問題;醫(yī)療救治人滿為患、不能應收應治等問題。但是,在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我們很快扭轉了這個局面。10天建成的火神山、雷振山,5天到6天建立了16座方艙醫(yī)院,實現(xiàn)了應收盡收,應治盡治。 ? 中國的經驗做法并沒有得到重視和吸取。有的國家說,我們要實行群體免疫,可能要有60-80%的人感染病毒,產生了抗體,從而控制疫情。連德國政府都說,我們可能要有4000萬人準備感染。美國的一個州的州長說,我們準備讓所有的老年人做出犧牲,來保證美國的經濟增長,老年人在美國是幾千萬人,拿著幾千萬人的生命當兒戲,怎么會重視這場疫情的防控?我認為,非常遺憾的還有中國的教訓,還有中國的不足,這些也沒有被吸取。美國政府直到3月17號才承認,并且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tài)。 ? 但是這一宣布就真緊急了。3月9號、3月12號、3月16號、3月18號,美國股市4次熔斷,美國開始大放水實行無限量的寬松貨幣政策。但是到底能不能救市呢?即使放水把股市刺激起來,如果疫情不能解決,你又怎么來救命呢?今天紐約市長向中國求救,說現(xiàn)在我們需要3萬臺呼吸機,可我們才有5000-6000臺。紐約州政府跟美國聯(lián)邦政府提出了應急要求,至今都沒有答復,所以現(xiàn)在開始向中國求救,進口第1批1.5萬臺呼吸機,還需要很多口罩、防護服等。當然,中國毫無疑問會答應他們的要求抓緊出口。 ? 可以說,實際上美國的疫情是控制不住的,所有的消息都是通過彭斯專班來向外公布的。中國的經驗做法,中國創(chuàng)造的時間窗口,中國的醫(yī)術,中國統(tǒng)一的行動,以及中國的教訓,并沒有被世界很多國家吸收和認同。這其中反映了一個深層次的東西,即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反映了這些西方國家對中國崛起、對中國文化、對中國醫(yī)術、對中國理念、對中國政府的這些做法的不認同,一些國家一些人甚至是向中國潑污水,甚至是惡意誹謗。 ? 比如武漢封城,他們批評我們侵犯人權,但是他們封城、封國,那么多的軍隊上街去巡邏,限制人身自由,這又是什么呢?難道就沒有侵犯人權嗎?這就是東西方文化的一個巨大差異,更深層次我認為是東西方文明的一個大對決。中醫(yī)中藥,我們救了那么多的人,取得這么好的醫(yī)療效果,為什么非要說新冠肺炎無藥可治,為什么對中國創(chuàng)造的古老而又現(xiàn)代的醫(yī)術不能給予承認呢?包括世衛(wèi)組織都說,唯一的可以用的藥就是瑞德西韋,這難道不是很大的一個笑話,或者是一個很大的諷刺嗎?所以,中國的經驗能不能用?完全可以用,為什么不用呢?東西方文化差異,對中國的認同感。 ? 第三句話,人類的確是命運共同體,太平世界,環(huán)球同此涼熱。 ? 全球這么快、這么嚴重的疫情,給我們一個很大的啟示,就是人類要重新認識我們生存的星球,人類是命運共同體。我們要重新認識,人類自己的行為方式,包括我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生命方式,以及生存方式。我們到底怎么能和大自然保持一個像中國古老文化所說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這不僅僅需要中國要反思,而是全球各國或者每個人都要反思。我們要重新認識人類的思維方式。人類的科學技術已經進入了量子時代,互聯(lián)網、物聯(lián)網、大智移云,但是我們人類的思維方式,特別是一些國家一些人的思維方式,還停留在舊石器時代,他們還是以鄰為壑,把一個國家利益或者個人的利益凌駕在其他國家利益和他人利益之上,強權爭霸,非此即彼,非敵即友。 ? 這樣的一種國際關系,這樣一種思考國際關系的思維方式,如果不放棄的話,人類什么時候能夠和平?什么時候能共同發(fā)展?什么時候能夠共同抗擊人類面臨的這些災難?包括新冠肺炎疫情,包括天災人禍,接踵而至,人類到底怎么生存?只有你一個國家你能生存嗎?其他國家都需要被消滅嗎?只有一個國家強大偉大第一,別的國家不能發(fā)展嗎?這是什么樣一種思維方式?人類還需要重新認識我們到底要重新構建一個什么樣的國際秩序? ? 我覺得,這場疫情確實在人類歷史上,是一次會導致全球政治、經濟、外交、文化格局發(fā)生大變局的災難,也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一個導火索,或者叫做一個引線。 ? 更漫長的變革過程在后面。但是這個導火索、引線,它會引發(fā)人的思想革命、思想的激蕩、觀念的改變,會引發(fā)包括國際政治、經濟、外交、經濟格局的演化。這個演化過程已經開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序幕已經拉開,讓我們拭目以待! ? (本文根據陳文玲女士在全球化智庫(CCG)于2020年3月25日以“中國經驗能否為世界所借鑒?疫情折射的全球化問題與趨勢”為主題舉辦的線上研討會上的發(fā)言整理,轉載請注明出處)
2020年3月31日 -
許正中:中國要善于把自己打造成全球抗疫的“兵工廠”
2020年3月19日,全球化智庫(CCG)以“中美‘戰(zhàn)疫’合作與全球經濟影響”為主題舉辦線上研討會,邀請了相關專家學者就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下的中美合作展開討論,為促進中美共同抗擊疫情,抵御疫情對于全球經濟的沖擊貢獻智慧。會上,中央黨校教授許正中從六個方面分析了當前世界的發(fā)展形勢,并針對中美兩國如何聯(lián)合抗疫提出了相關建議。以下為許正中發(fā)言全文:大家上午好,在疫情期間用這樣的方式和大家在一起見面很高興,也想給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觀點。由于時間的問題,我今天只講兩點。第一,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看待這個世界?第二,我們怎么辦?尤其是中美怎么辦?第一點,對這個世界的形勢發(fā)展判斷,我有六句話,第一句,疫情的“蝴蝶效應”已經開始顯現(xiàn),而且疫情引發(fā)了多只“灰犀?!焙汀昂谔禊Z”事件。也就是說,形成了“灰犀牛”和“黑天鵝”共舞的形式,而這樣的事件還會不斷涌現(xiàn)。第二句,第一只拉過來的“灰犀?!笔怯蛢r的暴跌。正像剛才有的專家講的,國際原油價格大跌甚至近24美元每桶,這勢必對新興的頁巖油、頁巖氣產業(yè)受到重創(chuàng)。為什么?它的均衡點是多少?頁巖油、頁巖氣生產成本的均衡點大致在每桶40美元多一點。我們都看到了OPEC和非OPEC國家之間的競爭,特別是沙特和俄羅斯之間的斗爭白熱化,圍繞油價之爭又引發(fā)了另一個產業(yè)危機的“蝴蝶效應”。第三句,股市多次觸碰出現(xiàn)熔斷機制,大家開始還認為是黑色星期一,到現(xiàn)在突然發(fā)現(xiàn)是黑色一星期,連續(xù)4次熔斷,而且這還僅僅只是個開始,意味著這一次的經濟、股市的危機直逼08年。911、87年一直到1933年這樣的狀況,股災不僅是一個“灰犀?!笔录?,又變成了另一個經濟危機的“蝴蝶效應”。國際上,整個歐洲乃至各個國家也發(fā)生了股災。第四句,全球供應鏈被扯斷的風險遠遠大于過去美國的脫鉤。這樣全球供應鏈導致整個世界產業(yè)布局重新洗牌。當然前四點,它都不是一個單發(fā)的事件。他們共同疊加,形成了一個多米諾的現(xiàn)象。導致所有的人、所有的國家、所有的企業(yè)都難以獨善其身,這就是第五句。當然本來已經紛繁復雜的疫情、股災已經讓人難以接受,但更可怕的是出現(xiàn)了最后一點,也就是第六點,世界出現(xiàn)了政治權力真空。我們大家可以回想一下,2008年那個時候的金融危機,其主導力量是二十國集團(G20),有史以來G20第一次發(fā)揮了重大作用。當下,由于美國奉行了新孤立主義和英國的脫歐導致了G20機制沒有上一次的“靈光”。以上就是我對全球的形勢的一個判斷。那么中美兩國怎么辦?我非常感謝全球化智庫把這個題目拿出來談,為什么?在目前,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安全島,美國依然是“世界最大的能力”或者叫“抗議的能力”。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和部署下,中國人民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打響了全國抗疫的總體戰(zhàn)、阻擊戰(zhàn)的人民戰(zhàn)爭,疫情蔓延勢頭得到初步遏制。在中國越來越多的省份出現(xiàn)零增長、重點進行湖北保衛(wèi)戰(zhàn)和武漢攻堅戰(zhàn)之時,境外疫情在150多個國家井噴式擴散,疫情引發(fā)另一類的新大考。整個世界又到了新的歷史交匯點,在這個關鍵時期,中美關系無疑是最重要的,中美兩國如何聯(lián)合抗疫,不僅影響中美兩國,也影響全球抗疫的結果,更影響全世界新格局的重構。合作則雙贏,沖突則禍及世界,中美兩國必須認清這種連帶效應,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贏,不僅讓中美兩國受益,也能才能讓同其他國家的抗疫能力的提升形成聯(lián)動效應,相互帶來正面而非負面的外溢效應。這兩個國家怎么來聯(lián)手?這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知道習總書記有一個很重要的倡議,現(xiàn)在被全人類共同接受,就是人類命運共同體。人民幣問題也可以這樣說,基本上特別是911以來,整個世界之間的抗爭,之前是冷戰(zhàn)思維,然后平面對抗,現(xiàn)在零和博弈,現(xiàn)在變成了立體的,我們面臨的所有問題,基本上都是共同的問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沒有能夠獨善其身。反過來說,無論是對中國還是對美國,就全球這樣,我想提出幾點建議,第一點講中國抗疫的方案,應該在世界上成為一個榜樣,或者叫中國軟實力的一個新的抓手。為什么?我們用短短的50天,把疫情基本上得到稍微控制的階段,我們新增現(xiàn)在全國每天確診病例是個位數。中國要善于把自己打造成全球抗疫的“兵工廠”,“后勤的倉庫”。第二,中美要聯(lián)手,不僅解決自己的問題,還要為全球其他的很容易把本國的抗疫資源用盡、抗疫機構壓垮的欠發(fā)達國家,伸出援助之手。第三,要建立全球互信機制,信任現(xiàn)在看來比黃金還重要,所以我們要聯(lián)手,通過多邊組織,通過聯(lián)合國機構,中美要共同推動成立一個全球抗疫的世界政府。就像當時G20起到的世界經濟政府一樣來推動。當然了,這里邊需要中美兩國確確實實拿出一些真金白銀,成立一些應急基金來應對。最后一點,在抗疫的過程中,壞事也可以變成好事,中國有句古話,“大威要可以變成打擊”。特別這一次抗疫的過程中出現(xiàn)的非接觸經濟、無人經濟等,包括“宅經濟”的出現(xiàn),這些新的經濟形式我們要解決。在這百年不遇的歷史性關鍵節(jié)點,中國如何既展現(xiàn)負責任大國的擔當,又高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旗幟,聯(lián)手美國及其他國際大國或國家集團、區(qū)域組織、聯(lián)合國等國際組織,綜合施策,共同打贏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世界大戰(zhàn)”,并為國際公共衛(wèi)生等引發(fā)的全球應急治理模式創(chuàng)新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也是一個難得的歷史機遇??偟膩碚f中美要共同推動世界治理結構和經濟結構方面,就像我平時說出來,形成一個合作共贏的新的世界的格局。我就講到這里。
2020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