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G啟動中國綠卡制度課題研究
2010年7月,中國與全球化智庫受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委托,啟動了“改善綠卡制度、建立中國職業(yè)移民機制”的課題研究。課題組指導委員會主任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王曉初擔任,課題組指導委員會副主任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專業(yè)技術人員管理司司長孫建立擔任。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歐美同學會副會長王輝耀擔任課題組組長,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市僑聯(lián)副主席陶慶華任副組長,并邀請大批海內(nèi)外著名的專家、學者參與研究活動。
當今世界競爭的核心是人才的競爭,各國在全球化時代對于高端人才展開了激烈的國際競爭,而綠卡與入籍政策正是一個國家長期引進外籍人才以及讓外籍人才扎根的最基本政策保障,并在國際人才競爭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哈佛大學負責美國“逆向人才流失”調(diào)研的學者維維克·瓦德瓦就指出:“如果需要高層次人才,我們就應該把他們留在這里,而不是把他們當臨時工使。”
目前,全球各國綠卡政策改革發(fā)展的大方向皆是日漸為國際人才競爭服務,將綠卡當作永久性引進人才的重要門檻與手段。例如2000年8月,德國正式實施面對高層次人才的“綠卡工程”。2007年8月法國實施《優(yōu)秀人才居留證》。2008年10月,英國正式實施“記點積分制”移民制度。在2004年8月,我國才出臺了正式的綠卡制度,但還不夠完善。截止2007年底,盡管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共累計引進外國專家大約281萬人次,但對于海外高端人才的引進基本屬于短期引進與使用,因此,官方數(shù)據(jù)用的也是“人次”而非“人數(shù)”。因此,課題組表示,課題將全面、系統(tǒng)地研究綠卡本身的職能、作用、意義,歸納、總結(jié)、比較各國的綠卡政策料,最后立足于我國發(fā)展與建設的需求與方向,深入探討如何完善我國的“綠卡”制度,幫助國家吸引海外高端人才。(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