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yè)如何深入扎根金字塔底層市場
–考察日本住友化學在非洲市場上的發(fā)展過程–
2014年中國企業(yè)“走出去”開啟了新紀元。據商務部新聞發(fā)言人沈丹陽在商務部召開的2015年第一次例行發(fā)布會上介紹:“2014年中國共實現全行業(yè)對外投資1160億美元,如果加上第三地融資再投資,2014年我國的對外投資規(guī)模應該在1400億美元左右。這個數據大約高于中國利用外資(2014年我國實際利用外資為1195億美元)200億美元,就是說2014年我國的實際對外投資已經超過利用外資的規(guī)模,中國已經成為資本的凈輸出國。”在中國政府對海外投資政策監(jiān)管大幅“松綁”,中國企業(yè)積極拓展海外市場的背景下,預計2015年中國企業(yè)“走出去”的熱情將更加高漲。
考察近年中國企業(yè)對外投資的區(qū)域不難看出,投資個案累積數量上,亞洲居首占33%,其次是非洲占總投資數量的20%,歐洲、北美洲并列第三占17%。中國對外投資涉及28個行業(yè),包括能源資源、食品消費、交通運輸設備和機械電子等領域。其中能源類海外投資占絕對主體地位,占總體的46%,其次是交通運輸、不動產行業(yè)占17%和13%[1]。由此可見,中國在主要投資區(qū)域亞、非、拉國家和地區(qū)主要投資項目是能源與基礎設施建設。金磚國家開發(fā)銀行與亞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設立更是堅定了這個方向。但是,在中國經濟不斷崛起的今天,中國企業(yè)要想在國際競爭的舞臺中取得一席之地,就必須實現產業(yè)轉型升級,由資本驅動經濟向創(chuàng)新驅動經濟轉變。海外投資亦是如此,從能源、基礎設施、轉為高科技附加值產業(yè)投資是中國企業(yè)在未來幾十年的必然選擇。
亞、非、拉國家和地區(qū)的經濟多處于發(fā)展中階段。曾經的跨國公司以剝削的方式在發(fā)展中國家開展業(yè)務的手段,已經不適用于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時代。因此,如何在投資經營過程中實現企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同時實現企業(yè)與當地社會的共生、共贏、共存,在經營過程中促進當地社會的進步,得到當地人民的尊重?不僅是讓中國資本“走出去”,更實現中國品牌、中國“智”造“走出去”?讓中國企業(yè)不僅僅是“走出去”,更是“走進去,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這是中國企業(yè)接下來不得不考慮的課題之一。并且,解決這些問題也有利于促進中國在“一路一帶”戰(zhàn)略中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因為絲綢之路沿線除了少數幾個國家(例新加坡)已經是發(fā)達經濟體之外,其他國家還處在發(fā)展中階段,很多還是低度發(fā)展國家。
對此方面的研究,無論是在學術方面,還是在企業(yè)國際化的實踐方面,中國還處于起步階段。因此,本文選取了日本企業(yè)住友化學以科技創(chuàng)新開拓非洲市場的案例,希望給已經走進亞、非、拉國際市場或是將要“走出去”的企業(yè)提供借鑒與參考。
一、金字塔底層市場
C.K.普拉哈拉德(C.K. Prahalad)教授對世界上的貧困層群體有獨到的見解。他在2002年發(fā)表的論文“The Fortune at the Bottom of the Pyramid”中提出金字塔底層的概念(以下簡稱BOP層及BOP市場)[2]。BOP層市場是每天生活在3美元的貧困線下的40億人,加起來是一個巨大卻被冷落了的市場。占世界人口57%的40億窮人可以成為下一輪世界貿易和繁榮的引擎。2002年后,學術研究方面對BOP層經營的討論逐漸進入白熱化階段,對BOP層經營的界定具有代表性的是Hart&Prahalad(2010),即:BOP層經營是指企業(yè)在把生活在金字塔底層的人們作為消費者、銷售者或是企業(yè)家來看待,通過科學的經營活動創(chuàng)造出更多收益的過程。另外,BOP層經營戰(zhàn)略以兩個觀點為主。第一BOP1.0,認為BOP層不能被忽視,讓40億熱切的貧困人群成為消費者,第一次參與到市場經濟的洪流中;第二BOP2.0,認為全球化過程中,企業(yè)與生活在金字塔底層的人群是互相合作、互相幫助、共贏的關系。生活在BOP層的人們在市場上有真正的力量,把他們納入到企業(yè)價值鏈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把他們看做企業(yè)的合作者共同創(chuàng)造價值是BOP2.0的重點。在國際化的今天是一個顛覆性的新思路,可以說誰先贏得金字塔底層的財富,誰就有可能是未來的商業(yè)主宰。
那么如何征服這個40億人擁有5萬億美元的巨大市場?這個市場與發(fā)達國際市場有很大的不同,以往的西方國家所采用的國際化經營模式在這個市場上不再適用。需要更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經營模式,在此文中以住友化學為例,來探尋BOP市場上的經營訣竅與秘密。
二、案例:住友化學的BOP經營模型的蛻變
1. 選擇住友化學案例的理由
日本住友化學的防蟲蚊帳事業(yè),在BOP層取得了許多令人矚目的成績,作為BOP層經營的典型案例廣為人知。1994年,住友化學成為全球首家生產長效防蟲驅蚊蚊帳(LLIN: Long-Lasting Insecticides Net)的企業(yè),并將此產品提供給非洲市場。2001年,此世界首創(chuàng)的“長效型蚊帳”受到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的推薦,被廣泛推廣給非洲各個國家。2003年,住友化學成為蚊帳業(yè)界第一個在非洲開設工廠開展本土生產業(yè)務。2004年,被美國《時代》雜志評為“世界第一酷技術”。2005年,在瑞士達沃斯論壇上,10分鐘之內募集了100萬美元的購買款,成為風靡一時的話題。
那么,住友化學的防蟲蚊帳事業(yè)成功發(fā)展的契機在哪里?另外,此事業(yè)發(fā)展至今采取了哪些經營行動?經營模式產生了怎樣的變化?從結果來看,變化給住友化學帶來了什么樣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在此報告中,我們整理了大量的雜志期刊、論文報告等文獻,并對住友化學的(農學博士)伊藤高明博士進行了訪談,在此基礎上來考察了以上問題。
2. 住友化學的公司概況
1) 住友化學的企業(yè)精神
住友化學成立于1913年,公司成立之初,為了解決在日本愛媛縣別子銅礦山進行銅精練時發(fā)生的廢氣所導致的煙害問題,住友化學利用導致煙害問題的“罪魁禍首”亞硫酸氣體作為原料,生產廉價肥料并提供給農戶。這就是住友化學的開端:不僅追求公司的盈利,還通過企業(yè)活動為社會做出貢獻。
“自利利他、公私一如”是住友化學脈脈相傳的經營主旨與事業(yè)精神。意味著住友化學的事業(yè)在為公司贏得利潤的同時,也要為社會創(chuàng)造價值。該公司成立之后,一直秉承此事業(yè)理念,打下了今天“綜合化學廠家”的基礎?,F在,該公司與超過100家公司攜手,從基礎化學、石油化學、情報電子化學、健康與農業(yè)相關事業(yè)、醫(yī)藥共5大領域,向全球提供各樣前沿產品。
在“自利利他、公私一如”的理念基礎上,住友化學在2009 年設立了新的經營理念:
① 以技術為基礎,持續(xù)挑戰(zhàn)創(chuàng)新價值;② 通過企業(yè)活動為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做出貢獻;③ 建立充滿活力并為社會所信賴的企業(yè)風范。
2) 通過防蟲蚊帳事業(yè)的發(fā)展來防止瘧疾的擴散
住友化學帶著強烈的使命感,長年通過防蟲蚊帳事業(yè)的拓展與發(fā)展致力于世界瘧疾的防范與撲滅。瘧疾與艾滋病、結核并稱為世界三大感染病癥,是通過虐蚊(Anopheles)為媒介傳播瘧疾給人類。每年,全球約有2億5000萬人感染瘧疾,其中85%的病例發(fā)生在非洲地區(qū)。在非洲每年有88萬人死于瘧疾,其中85%以上的感染者是5歲以下的孩子[3]。
瘧疾不僅僅是給孩子帶死亡的恐懼,也是使非洲陷入貧困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非洲生活在每日收入1美元以下的人口非常多,而瘧疾一次的治療費用約在5美元左右?;颊咭坏└腥旧席懠矊⒔o家庭帶來很大的生活壓力。因為感染瘧疾,就會面對喪失就業(yè)、受教育的機會,收入也不復存在。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不得不面對貧困的折磨,國家也因此變得疲憊。因此而導致的結果是,對瘧疾的對應措施不完善,導致瘧疾的肆意蔓延而形成不可抑制的惡性循環(huán)。據世界銀行的計算顯示,非洲因瘧疾影響而受到的經濟損失大約在每年120億美元左右,十分令人驚嘆。
防止瘧疾大規(guī)模蔓延是聯(lián)合國的千年發(fā)展目標(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中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以WHO為主的各個團體組織都在采取不同方式試圖解決這個問題。住友化學是以面向國際機構的模式,制造并銷售防蟲蚊帳。在上世紀80年代,伊藤博士將解決瘧疾感染的問題定位為自己花費畢生精力要追求的答案,他用了25年在研究殺蟲劑領域方面,自己主動聯(lián)系WHO,把自己開發(fā)的防蟲蚊帳推銷給他們,收到了很好的評價效果,并受到了WHO在瘧疾嚴重地區(qū)的大力推廣。
伊藤博士所開發(fā)的長效防蟲蚊帳“Olyset?Net”是運用獨創(chuàng)技術研發(fā)的一種特殊防蟲蚊帳,采用聚乙烯材料制作而成,經久耐用。其特點是在纖維材料中溶入了防蟲成分的溴氰菊酯(deltamethrin)或除蟲菊酯(permethrin)藥水,藥效成分漸漸地向外滲透,即使經過多次洗滌,防蟲效果仍可保持5年以上 ??梢哉f,長效防蟲蚊帳的發(fā)明,為防止瘧疾疾病的蔓延帶來的一次飛躍性變革。與此同時,表明了長效防蟲蚊帳事業(yè)是在住友化學經營理念的指導下,通過本身的營活動為國際社會所做的貢獻。
3. 住友化學關注BOP市場經營的契機
首先,在研究考察住友化學著力于BOP事業(yè)的契機時,總結了以下三點。
第一,60年代積極參加WHO主導的瘧疾防范活動;第二,1980年伊藤高明博士將研究開發(fā)瘧疾防范對策定為自己終身奮斗的使命;第三,2001年WHO將長效防蟲蚊帳“Olyset?Net”認證為世界首創(chuàng),并加以推薦使用。
1) 1960年參加WHO主導的防止瘧疾對策活動
上世紀60年代,住友化學參與了世界衛(wèi)生組織主導的防止瘧疾活動。當時,在日本國內并沒有瘧疾,但是住友化學的殺蟲劑被用于發(fā)展中國家的蚊蟲防范。在日本政府開發(fā)援助(ODA)中被大量使用,無償捐獻防蟲劑用于非洲等地的藥物噴灑活動中。在當時,住友化學將防止公害作為企業(yè)社會責任的一環(huán)對待,并沒有考慮到盈利層面。但是,由于大量殺蟲劑的噴灑對環(huán)境帶來了負面的影響,同時因為用泵噴灑藥物還要雇傭大量的人,所以在經濟性和社會性方面都沒有貢獻。60年代的住友化學的瘧疾防范活動可以說對公司本身收益甚微,但是對瘧疾問題的關心邁出了第一步。
2) 1980年伊藤博士將瘧疾防范視為終身使命
進入80年代,把用除蟲菊酯藥水浸泡過的蚊帳(ITN: Insecticide Treated Net)用于瘧疾防范很有效果的研究論文被中東學者論證發(fā)表,一時間引起了研究界關注的千層浪,與此同時,用除蟲菊酯浸泡過的蚊帳成為WHO防瘧疾疾患的王牌,被大量發(fā)配給非洲地區(qū)的人民。1985年,伊藤博士的工作所屬轉入住友化學的防公害藥劑研究所,在研究期間閱讀到沙特阿拉伯學者論證的關于防止瘧疾的相關論文,于是引起了他對瘧疾疾病的特殊關心,并下定決心將防瘧疾研究工作作為自己的使命而為之奮斗終身。此后,在住友化學公司內部,以農業(yè)化學研究所的研究者為中心,用什么種類的殺蟲劑浸泡蚊帳對防止瘧疾更有效,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當時,團隊中負責產品生產的只有3人。在沒有考慮盈利的情況下,團隊成員以理想為驅動,為了遠在萬里之外的非洲而投入炙熱的研究熱情。1992年,當時為日本工廠提供的防蟲網作為長效防蟲蚊帳“Olyset? Net”的原型被開發(fā)出來。伊藤博士也嘗試著提供給非洲市場,但是由于不被認可并沒有被推廣使用。為了探索了解當地問題,伊藤博士飛往非洲30多次,觀察當地原住民的生活狀態(tài)居住環(huán)境,不斷思考著怎樣改良蚊帳才能適應當地人的生活習慣,被認可接受。伊藤教授作為研究者正是始終秉持著堅韌不懈,不輕易放棄的旺盛研究精神,在1994年終于開發(fā)出透氣性良好、無需洗滌、防蟲效果高、無需藥水再處理浸泡的長效型防蟲蚊帳“Olyset?Net”。此蚊帳的問世,成就了住友化學在BOP市場獲得經營證書,且被當地人民認可。
3) 2001年住友化學的“Olyset?Net”得到WHO的推薦
(1)WHO的推薦理由
1998年聯(lián)合國開發(fā)計劃署(UNDP)、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世界銀行(World Bank)聯(lián)合攜手制定到2010年世界上瘧疾死亡率降低50%的目標。其實,在當時WHO所推薦使用的是把一般蚊帳浸泡在殺蟲劑中然后發(fā)放給當地居民使用。當時,WHO認為這種形式的蚊帳用過一段時間之后需要再浸泡殺蟲劑,這是將當地居民聚集并宣傳預防瘧疾啟蒙活動的好機會。但是,由于沒有和當地的居民很好的溝通,蚊帳用過一段時間后再拿來處理的居民很少,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也沒能將預防瘧疾的知識在當地很好的普及。如果這樣下去的話,“到2010年世界上瘧疾死亡率降低50%的目標”很難實現,于是,在這樣的形勢下,WHO在2010年果斷地選擇了無需殺蟲劑處理的長效型蚊帳。而在2001年,只有住友化學一家企業(yè)做此類型的蚊帳。于是,2001年長效防蟲蚊帳“Olyset?Net”被WHO認證為首創(chuàng),并得到了WHO的推薦。2001年之后長效防蟲蚊帳“Olyset?Net”的需求急增,并在業(yè)界出現了競爭企業(yè),例如瑞士公司弗倫德松(Vestergaard Frandsen)、德國公司拜耳(Bayer AG)、巴斯夫(BASF)等跨國公司都開始研發(fā)長效型蚊帳[4]。
(2)受到WHO推薦后,住友化學尋求本土化生產
2001年,由于長效防蟲蚊帳對非洲當地瘧疾的擴散起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WHO想讓住友化學將技術轉讓給非洲當地,在當地推進本土化生產的步伐。這個想法得到當時住友化學的高層的認可。
長效防蟲蚊帳“Olyset? Net”在非洲本土化生產的歷史發(fā)展步伐如表1所示。
2001年,WHO為了刺激非洲當地經濟的發(fā)展,提議將長效防蟲蚊帳技術轉讓給非洲,對此住友化學公司無異議,同意轉讓。但是,住友化學在非洲并沒有生產經驗,不知道應該選擇哪個企業(yè)來做合作伙伴,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以WHO主導的長效蚊帳聯(lián)盟成立[5]。這個聯(lián)盟中共有7個合作伙伴,共同支持此技術與當地工廠的對接。另外,住友化學從推薦的企業(yè)中選擇坦桑尼亞企業(yè)A to Z為合作伙伴,伊藤博士親赴A to Z公司進行多次技術指導。經過三年的準備工作,終于在2003年迎來了第一次本土化生產。
2003年,在坦桑尼亞的阿魯沙開始了本土化防蟲蚊帳生產,僅僅1年后的2004年產量就達到了40萬張的生產能力。2005年、2006年實現非洲本土生產300萬張,標志著住友化學長效蚊帳本土化生產的第一期。進而,到2007年,住友化學為了應對更大的蚊帳需求市場與A to Z公司商談創(chuàng)立合資公司Vector Health International。2007年合資公司成立,新建的工廠提供了更高的生產能力,2007年長效防蟲蚊帳的本土化生產能力為1100萬張,是現地生產的第2期的標志。為了加速“Olyset?Net”的生產,2008年10月在住友化學總公司設立新部門害蟲防控事業(yè)部。與此同時,非洲本土的長效防蟲蚊帳“Olyset?Net”生產量突破1900萬張。是本土生產的第三期的標志。
在2010年之后住友化學的長效防蟲蚊帳“Olyset?Net”生產量保持在全球總產量6000萬張,非洲產量3000萬張的生產水平。并且在2012年,為了應對更為棘手的當地瘧疾問題,住友化學在坦桑尼亞設立了非洲技術研究所(Africa Technical Research Center),雇傭當地高層次人才開展非洲本土化研究。
目前,長效防蟲蚊帳的國際生產地在中國、越南和坦桑尼亞。住友化學的總生產能力如圖1所示。
4. 住友化學“Olyset?Net”防蟲蚊帳事業(yè)經營模型的轉變與分析
首先,住友化學的“Olyset?Net”防蟲事業(yè)的發(fā)展可以分為3種經營模式、3個發(fā)展階段。即:第一階段是支援型經營模式發(fā)生在1960年-1992年之間;第二階段被稱為市場主導型經營模式在1992年-2001年期間;第三階段是生產主導型經營模式,2001年發(fā)展至今(如表2所示)。在本文的最后還將大膽的展望“Olyset?Net”事業(yè)的未來發(fā)展形勢。
1)“Olyset?Net”事業(yè)第一階段,被動的BOP經營模式分析
1960年-1992年期間,住友化學參與國際組織WTO主導的大規(guī)模消除瘧疾活動,可以說是被動的BOP經營模式,為國際組織或是海外援助機構免費地提供殺蟲劑,只是起到了一時支援的作用,而忽視了巨大的BOP市場。所以,當時住友化學作為企業(yè)方并沒有掌握當地的真正需求,也沒有真正的解決瘧疾給發(fā)展中國家人民帶來的痛苦。
分析住友化學從此階段向下一個階段邁進的關鍵要素,可以說是破壞性創(chuàng)新。該公司在20世紀80年代就研究出了將防蟲劑融入樹脂材料中的技術。住友化學內部積累了大量的基礎數據,例如:如何將樹脂材料加工成網狀、采用什么樣的材料、配合什么樣的殺蟲劑、殺蟲劑在樹脂材料中擴散的速度等。據伊藤教授介紹,作為綜合化學制造商,將樹脂部門和殺蟲劑部門的技術融合在一起,在兩個不同部門的基礎研究基礎上1992年發(fā)明了“Olyset?Net”的原型產品–防蟲網。由此可見,BOP市場正是孕育創(chuàng)新的場所。
毋庸置疑,在BOP市場上運營,光有技術創(chuàng)新是不行的。熊彼特(1934)曾說,新產品的誕生、新的生產方法、新組織等都可以稱作是創(chuàng)新。因此,可以說創(chuàng)新是多方面的。在BOP經營中,創(chuàng)新也應該是廣義的創(chuàng)新。新組織的形成,比如企業(yè)與NGO、國際組織、當地企業(yè)等攜手合作共同開發(fā)BOP市場也是經營上的巨大創(chuàng)新亮點。
2)“Olyset?Net”事業(yè)第二階段,主動的市場主導型BOP經營模式分析
1992年-2001年這一階段,伊藤教授將非洲的“預防瘧疾問題”納入了自己的職業(yè)生涯中必須解決的問題之一。所以,可以理解為有積極的經營動機,表現為住友化學方面積極地采集當地信息、挖掘當地需求、努力的銷售防蟲蚊帳。重視市場主導型的銷售行為,是BOP1.0階段。伊藤教授通過觀察當地住民的行為,改良了1992年的初級防蟲蚊帳版本,將其升級為采用聚乙烯材料制作,將纖維材料中溶入防蟲劑,即使經過多次洗滌,防蟲效果仍可保持5年以上的長久耐用型“Olyset?Net”。
在此階段,重新審視產品與市場,和構建集群式經營方式是在非洲經營成功的特點。首先,從多角化戰(zhàn)略出發(fā),將社會問題與新興市場結合,用新產品開發(fā)新市場。企業(yè)在拓展市場的同時,解決當地的社會問題,為當地提供新產品、新服務,與當地市場形成長期共贏式發(fā)展。住友化學用“Olyset?Net”解決坦桑尼亞的瘧疾問題,開發(fā)了潛在市場的同時,達到了與當地協(xié)同發(fā)展的愿望。
另外,在住友化學這個案例中可以看出,企業(yè)不能自己完全解決所有問題,不能孤立存在,特別是在沒有經驗的非洲市場。于是需要全方面的其他組織的支持。長效蚊帳聯(lián)盟的成立形成了在坦桑尼亞經營的集群式發(fā)展現象。長效蚊帳聯(lián)盟中有企業(yè),包括住友化學、A to Z 公司、 美國??松梨诠荆‥xxon Mobil Corporation);投資家,美國聰明人基金(Acumen Fund),NGO,美國國際人口服務組織(Population Services International),國際機構,包括,世界兒童基金會、世界衛(wèi)生組織等廣泛參加,各自在聯(lián)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良好經營環(huán)境推動住友化學在BOP市場上的進一步發(fā)展。
3)“Olyset?Net”事業(yè)第三階段,主動的生產主導型BOP經營模式分析
2001年開始到現在,住友化學一直把當地的非洲人作為經營上的合作者,順利實現了本土化生產,至今為止住友化學在非洲雇傭當地員工7000人,通過其化學技術的主業(yè),在非洲開展共同合作經營,是BOP2.0階段。
在這一階段,重新審視價值鏈上的生產性很重要。首先,住友化學在坦桑尼亞通過本土生產,實現了運輸上的距離縮短,從而促進了出貨率的提速,極大地降低了產品費用(在2001年一張防蟲蚊帳40美元,現在一張防蟲蚊帳5美元)。另外,流通渠道也大有變革,開拓了部分費用由國際機構支援的流通模式。再次,員工的生產力也大幅度提高,住友化學以免費技術轉移為依托,重視當地員工在公司的成長。非洲工廠內部實行工作自由裁量制度,符合當地文化,為員工提供了安心工作的環(huán)境。最后,住友化學在坦桑尼亞建立工廠使經營活動扎根當地,在國際組織、NGO等機構的幫助下,實現了通過公司技術主業(yè)解決當地社會問題的同時,獲得共贏的目標。今后,住友化學的“Olyset?Net”業(yè)務也有計劃拓展到西非甚至整個非洲大陸。
4)“Olyset?Net”事業(yè)的未來經營模式
在BOP經營當中,不能一味的依賴于政府或是國際機構,但是“聰明的政府支援”是確實需要的。在發(fā)達國家的很多領域中(例如,農業(yè)、能源、自然科學、技術、航空宇宙學、醫(yī)學等),都會有政府方面的,無論是長期或是短期的多樣的支持。同理,在開拓BOP市場時,BOP經營者也應該從政府或是國際機構方面獲得一些相應的支援,使得在BOP經營過程中可以順利的向生產者或是終端消費者提供服務,有利于經營活動在BOP市場的發(fā)展與延續(xù)。在采訪伊藤博士時,他也明確的指出:現在,“Olyset?Net”業(yè)務大部分的資金來源是國際機構買單,剩下的是國際基金支持和一小部分小額銷售。如何實現企業(yè)的經濟獨立也成為了BOP經營中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現在的住友化學正在不斷的試錯過程中總結經驗。
聯(lián)合國千年發(fā)展目標在2015年將到期結束[6]。住友化學一直在為世界抗瘧努力的生產、銷售“Olyset?Net”長效蚊帳,在當地取得了矚目的成績。在2015年國際經濟機構、NGO在完成目標,撤離此項目的投資之后,住友化學的防蟲蚊帳事業(yè)該何去何從?對此,伊藤教授也闡述了他的想法。在未來,進一步提高防蟲蚊帳的質量,降低價格是國際機構撤出支援后必須要考慮的課題。另外,開發(fā)新產品、解決新問題也是住友化學在坦桑尼亞建立研究機構ATRC的目的。住友化學正在積極的嘗試從B to I(Business to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到B to C(Business to Customer)模式轉變。
住友化學的“Olyset?Net”業(yè)務是在金字塔底層的保健醫(yī)療市場上,通過提供抗瘧的防蟲蚊帳,在回應BOP層人民的要求的同時,開展有聲有色的經營活動。住友化學事業(yè)的口號是“By Africa, For Africa”,在非洲為了推動當地社會進步,而不斷努力。降低瘧疾病發(fā)率,切斷了因疾病而引起的惡性循環(huán),間接地保證了當地人民的農業(yè)耕種作業(yè)。在非洲建廠,采用現地管理方法與措施,雇傭7000名當地員工,為當地的經濟發(fā)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梢哉f住友化學的“Olyset?Net”業(yè)務,是企業(yè)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的極大融合的案例之一。
腳注:
1 ? 王輝耀主編《中國企業(yè)國際化報告(2014)》,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 《下一個40億:消費金字塔底層市場的規(guī)模和商業(yè)策略》的報告中指出,在全球消費金字塔底層市場分布中,亞洲(包括中東)占據的份額最大,約有28.6億處于消費金字塔底層的人口,潛在市場為3.47萬億美元;緊隨其后的是拉美,該地區(qū)約有3.6億處于消費金字塔底層的人口,潛在市場為5090億美元;在東歐,處于消費金字塔底層的人口約為2.54億,潛在市場為4580億美元;最后,非洲的消費金字塔底層市場規(guī)模雖然相對比較小,只有4290億美元,但卻構成了非洲整個消費市場的71%。
3? “World Malaria Report 2008”,WHO,2008.
4? 據2011年的數據顯示長效防蟲蚊帳的市場份額為,瑞士公司弗倫德松的市場占有率50%,住友化學25%,其它企業(yè)共占25%。
5? 長效蚊帳聯(lián)盟存在于2001年到2004年之前,支持住友化學的技術在坦桑尼亞落地,并正常運營之后解散。
6? 2014年12月9日世界衛(wèi)生組織發(fā)表的一項抗瘧最新報告指出,過去10多年的全球抗瘧努力正在收到回報。統(tǒng)計顯示,由瘧疾導致的死亡幾乎下降了一半。《2014年世界瘧疾報告》表示,2000年至2013年間,全球瘧疾死亡率下降了47%,瘧疾發(fā)生率下降了30%。報告指出,有11個國家成功地保持瘧疾零發(fā)生率,另有4個國家瘧疾發(fā)生病例低于10例。報告指出,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由于受到蚊子叮咬而感染瘧疾的人數從2000年的1億7300萬人下降到了2013年的1億2800萬人。報告認為,人們增加使用經過殺蟲劑處理過的蚊帳是導致瘧疾下降的主要原因。報告指出,今年年底之前,向瘧疾流行地區(qū)提供的蚊帳數量將達到創(chuàng)紀錄的2億1400萬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