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2020一,久久精品熟女人妻一区二区三区,黑人巨大精品欧美视频一区,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一本一本,久久久久亚洲精品男人的天堂

俄羅斯:北極熊的復興之舉 | CCG研究

 

《人才戰(zhàn)爭 2.0》 | ?王輝耀、苗綠 著


  2013年1月5日,因主演電影《大鼻子情圣》走紅全球的法國知名影星熱拉爾·德帕爾迪厄(Gérard Depardieu)抵達索契,普京總統(tǒng)向他頒發(fā)了俄羅斯護照。入了俄籍的德帕爾迪厄心情大好,當場與普京相擁慶賀。

  與這一幕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俄羅斯的人才流失很嚴重–尤其是科學家,甚至讓美國人為之擔心。

  在蘇聯(lián)解體前,蘇聯(lián)人口中科學家所占比例全世界最高,合計超過100萬。2002年,俄羅斯科學院公布數(shù)據(jù):“在過去10年內,有50至80萬名俄羅斯科學家出國從事長期項目研究,這些人幾乎都沒有回來。”科學家們去了美國和歐洲,甚至去了莫桑比克、墨西哥、印度、緬甸、秘魯,研究所、實驗室的儀器設備隨之停止了工作。是什么把他們趕走了呢?

  維塔利·金茨堡(Vitaly Lazarevich Ginzburg)是公認的超導體理論之父,他獲得20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后,媒體問及幾十萬美元的獎金,他說:“對我來說,諾貝爾獎金同我每月2700盧布(100多元美金)的工資相比,確實是一筆大數(shù)目。同一般的足球、冰球運動員的薪水相比,(100多元美金)也只是一個小數(shù)字。但從某種程度上看,我們的價值比一般的足球、冰球運動員要高很多。”他的同事,阿布里科索夫(Alexei A.Abrikosov)同獲當年的諾貝爾獎,其人已在美國的國家實驗室工作。

  從中可窺見端倪:俄羅斯科學家的待遇太低,遏不住的人才流失,而且由于經濟困難,政府只能“畫餅充饑”,科研投入比例還出現(xiàn)下降趨勢。耶魯大學名譽教授邁倫·熱內爾(Myron Genel)承認:“科學家是一個移動的專業(yè)階層。哪里有支持,他們就會去哪里。”確實,人才大部分流向那些能夠提供高收入、或經濟科技最發(fā)達的國家。

  僅僅在1999年,俄羅斯政府就通過了30多個防止“智力流失”的法律文件,其中有聯(lián)邦法、總統(tǒng)令、政府令和各部門的各類文件。

  2002年,在一次討論增加科研經費問題的會議上,普京總統(tǒng)表示在過去5年內,約有80萬名年輕的科研人員離開了國家科研機構,到國外和私人企業(yè)供職,政府一定會采取積極的措施。但是,2003年,科學家們的回答是又一次示威。

  2004年2月,俄羅斯召開“全國人才會議”,普京親自主持總統(tǒng)科學和高技術委員會會議,他再次“老生常談”,從1990年到2002年,俄羅斯科研人員的數(shù)量減少了55.2%,政府必須加大投入。

  2005年6月30日,俄羅斯新大學校長弗拉基米爾·焦爾諾夫,在莫斯科新聞發(fā)布會上聲稱:俄羅斯人才流失現(xiàn)象嚴重,對國家造成的損失至少已超過1萬億美元。他警告政府必須盡快采取切實措施,避免人才進一步流失。

  發(fā)展知識經濟人才,吸引、留住以及使用高新技術人才是關鍵。普京總統(tǒng)意識到遏制人才流失的重要性,承諾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科學家待遇。俄羅斯政府預算收入的60%來自于石油和天然氣,2005至2006年,政府為青年學者、研究生、大學生和中學生提供了15.5億盧布的獎勵基金,并決定將聯(lián)邦科技預算3%的資金用于支持年輕學者的研究,擴大青年科學家住宅建設規(guī)模,并提供重獎。俄羅斯國家科技獎、聯(lián)邦政府科技獎和聯(lián)邦政府青年學者科技獎獎金也從2004年起分別提高到500萬盧布、100萬盧布和50萬盧布。政府計劃在2008至2010年間,向科研領域投資約250億美元,阻止人才外流,重塑俄羅斯在重要科研領域的競爭力。普京也承諾一年內將把科研人員的平均工資從每月2萬盧布(約合848美元)提高到3萬盧布(約合1272美元)。這對于5年前拿著2700盧布月薪的“諾獎”得主維塔利·金茨堡來說,已不斥天文數(shù)字。

  在公共治理人才領域,2009年,俄羅斯總統(tǒng)梅德韋杰夫(Dmitry Medvedev)組建了“黃金100”人才庫,人選將出任政府的關鍵職務,以結束公職任命中的用人惟親、官僚體系腐敗現(xiàn)象。此外,克里姆林宮還在建設一個由5000名候選人組成的人才庫,他們將出任俄羅斯聯(lián)邦政府的職位;另外一個由16000名候選人組成的人才庫將出任地方政府的職位。

  俄羅斯政府日漸重視人才,人才流失也得到一定程度緩解。

  作為傳統(tǒng)意義上奉行嚴格移民管理政策的非移民國家,光留住人才就夠了嗎?遠遠不夠,俄羅斯選擇“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全方位有針對性地吸引人才。

  –針對蘇聯(lián)解體后的人才外流,俄羅斯實施“同胞召回”,吸引在俄獲得學歷認證的獨聯(lián)體公民來定居,包括教師、工程師和醫(yī)生等。

  –針對高層次人才,除制定海外引才政策和計劃,2010年還修改了移民配額限制,將不受移民配額限制的外國公民職業(yè)擴大到30個,包括信息自動化生產和機械工程師,生物、物理和微生物專家、公司以及代表處的經理和主管等。

  –針對低素質勞動力,大幅度提高準入門檻。

  –針對一般性勞動力,普京總統(tǒng)2014年簽署法案,規(guī)定必須通過俄語水平、歷史和法律基礎知識等綜合測試。

  –針對留學生,從2014年起對全日制大學生實行簡化辦理工作許可手續(xù):雇主不需要獲得吸引和使用勞動力的許可。

  配套政策是修改《勞動法》,通過《俄羅斯外國人權利法案》修正,逐步簡化或取消外國專家的工作配額、移民登記及勞動許可制度,簡化移民手續(xù),以便利高層次人才入俄。

  這過程中的“大手筆”有2010年3月俄羅斯科教部宣布, 國家將撥款900 億盧布(約30 億美元)用以支持高校科研和吸引海外高水平科學家。到2010年7 月報名截止日期為止,科教部已經收到來自全俄羅斯179 所高校的512份引進海外專家的申請。

  2014年烏克蘭爆發(fā)危機,“新冷戰(zhàn)”疑云籠罩大國,加之油價崩潰和經濟制裁,俄羅斯面臨著雙重擠壓,陷入20年來持續(xù)最久的經濟衰退中,盧布大幅貶值,居民收入減少,吸引的外國直接投資在2013~2015年也呈急劇下降趨勢。

  俄聯(lián)邦移民署的數(shù)據(jù)顯示,2014年共有1.86萬俄羅斯人前往歐洲國家。有西方媒體報道稱,在制裁下,俄羅斯公司無法獲得外國資本,經濟和金融領域陷入困境,因此許多企業(yè)家和投資者紛紛選擇到國外尋找機會。移民署署長康斯坦丁·羅莫達諾夫趕緊出來辟謠,“俄羅斯并不存在大量高技術人才外流問題,數(shù)萬人離開對俄羅斯來說規(guī)模并不大”,“世界各國間爭奪科學家的斗爭一直在進行,未來也將會持續(xù)下去,俄羅斯也參與到這場競爭中。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俄羅斯在國內為外國高技術專家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環(huán)境。在美國和歐盟國家也存在專家外流現(xiàn)象。去年來到俄羅斯工作的外國專家數(shù)量并不少于前往歐洲國家的俄羅斯人。

  事實果真如此嗎?從俄新網的報道中可窺見端倪:著名動畫創(chuàng)作人帕維爾·蒙濟亞將創(chuàng)作室從莫斯科搬到了塞浦路斯,俄羅斯最大社交網VKontakte創(chuàng)始人帕維爾·杜洛夫辭去了網站CEO職務離開了俄羅斯。俄羅斯副總理奧爾加·戈羅杰茨坦承的確出現(xiàn)了IT等領域高技術人才外流的趨勢,在制裁下這些人的收入減少,俄政府在防止資金外流的同時也需控制人才外流。禍不單行,受盧布貶值和俄語考試新規(guī)等因素影響,大量外國勞工也陸續(xù)撤離俄羅斯。展望未來,俄羅斯的人才吸引力如何大增?這是擺在普京政府面前的重要課題。

引用相關內容請注明出處:《人才戰(zhàn)爭 2.0》, 王輝耀、苗綠著,東方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