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人生12講(五)】于剛:瞬間決策 長久思考
2014年3月17日于剛, 武漢大學空間物理學士,康乃爾大學物理碩士,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沃頓商學院決策科學博士。曾任戴爾全球采購副總裁,亞馬遜全球供應鏈副總,2008年在國內創(chuàng)業(yè)成立1號店,任董事長。
(演講實況請關注6月中下旬將在上海廣播電視臺、東方衛(wèi)視黃金時間播出的,由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與東方衛(wèi)視聯(lián)合策劃的《海歸中國》系列節(jié)目。)
于剛:瞬間決策 長久思考
回到校園里非常開心,謝謝同學們的熱情和激情。
有一次我和平安董事長馬明哲打球,我們談到一個球手,他說球手分成五類,五流的球手用手打,二流球手用臂打,三流球手用臀部打,頂尖的球手用腿打。我始終不明白,現(xiàn)在明白了,一流的球手是用膝蓋,我最多是三流球手,用腰就了不起了。
人在機會面前,五流人看不出機會,分辨不出什么是機會。四流的人沒有準備好,機會來了又走,丟掉了機會。三流的人看到機會了,機會也來了,他瞻前顧后不敢冒風險,浪費了機會。二流的人機會來了也準備好了,也敢冒風險抓住這個機會。但是頂尖的人才我認為會創(chuàng)造機會,也就是說很多很多機會本來不屬于你的,但是由于你去創(chuàng)造機會,你遇到的機會的幾率比別人大很多。
我認為我這一生有很多很多機會應該是我自己創(chuàng)造的。
人生座右銘在沃頓找到
很多人問我是哪里人,我經常說我是五湖四海的人,祖籍山東,出生在山西,成長在湖北,在美國呆了24年。我是77級的,文化大革命剛結束,當時我做過兩年多的時間工人,在開始做鉗工,后來做車工,最后做電工,當工人的時候可以說為后來找感覺埋下了種子。
1977年高考大門打開,我很幸運地考上了武漢大學空間物理系,當時受到李政道、楊振寧的影響,空間物理,是非常崇高的夢想,去讀武漢大學。
我是和張朝陽是同一年去的美國。當時到了康奈爾大學,學的是理論物理,那個時候讀的都是數(shù)學。
讀了幾年之后我就慢慢發(fā)現(xiàn)我的興趣不是從理論到理論,從概念到概念,我認為我真正的興趣和以后的能力是怎么把這種概念變成現(xiàn)實,把這種理念轉化成價值,這是我最感興趣的事情。
當時很有意思,有一個機會我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教授聯(lián)合寫了一篇文章,然后我去了賓大,和他合作完成這篇文章。后來我發(fā)現(xiàn)以前在康奈爾是在大學城里面,全部人口也就是七八萬人,當時學物理,一心一意想將來拿諾貝爾獎的,所有我的榜樣崇拜的人都是愛因斯坦、沃爾、海森堡、李政道等等。
去了賓大之后發(fā)現(xiàn)大家都希望轉到沃頓商學院,當時看了一個校報,很風趣,采訪一個年輕的入校的女學生,說你在賓大讀書幾年的愿望是什么?她當時也開一個玩笑,嫁一個沃頓郎,我當時跑到沃頓商學院看了,它那個名人堂里面都是全球頂尖企業(yè)的CEO等等,很多非常有名的,很多頂尖的非常有名的商業(yè)界的領袖。
于是我就到沃頓商學院找了當時兩院的院士,美國科學和美國工程師的院士,也是科學協(xié)會的會長。那天我就去敲他門,我說我能不能跟你談10分鐘,我想了解一下你做的事情。他說他沒有時間,我說我是康奈爾大學學物理的,我想跟你聊聊。最后10分鐘的談話變成一個小時,我說物理的學習讓我有很深的體會,有了新的世界觀,
我當時說了這樣一句話:“復雜性是世界之妙,簡單性是宇宙之靈,簡單性后有復雜性之根,復雜性后有簡單性之本?!?/p>
這就成了我一生的座右銘。
什么意思呢?我看所有的事情,看這個世界,我既要看到它有規(guī)律的一面,再混亂、復雜的事情都有它的內涵,都有它的規(guī)律。再簡單的事情追究到細節(jié)之后都有它復雜的一面,這些理念后來成了我一生,不管做企業(yè)、學術還是高管的座右銘,所有的事情我都要找它的內涵、基石,找它的廣義性的東西,但同時我要注意所有的細節(jié)。
四天以前我還在康奈爾,四天以后我轉到了沃頓商學院。從此改變了我的一生。
“如果業(yè)界的任何一個人和你握手比和你簽約還重要的話,你的一生是不會失敗的?!?/p>
畢業(yè)以后去了奧斯丁,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當教授,當教授時候我開始做了很多的咨詢,給航空公司做的,給IBM做的,給AMD等等很多公司做咨詢。
之后跟美國大陸航空公司簽了一個航班管理系統(tǒng)的合同。120萬美金,簽字的時候手都在發(fā)抖。等到系統(tǒng)上線之后才發(fā)現(xiàn)它的價值巨大,以后這個系統(tǒng)我再也不賣那么便宜了,后來賣給西點航空公司400多萬美金,還有西南航空公司,最后賣了將近1000萬美金。
我記得有一件事讓我終身難忘,當時我在和一個航空公司簽約的時候,400多萬美金,賣了一個系統(tǒng)。它的董事長在談判所有過程當中一直沒有見過,因為這對他們來講是一個小的購買,但簽約的時候他過來了,過來之后他和我握手,他跟我說了一段話我覺得這是我一生的榮耀。
“如果業(yè)界的任何一個人和你握手比和你簽約還重要的話,你的一生是不會失敗的。”
因為這個市場畢竟太小,我決定就把它賣給了美國一個很大的咨詢公司埃森哲。后來我回到中國,那個時候剛好中國剛開始做EMBA,所以我那一年在中國北大、清華、中歐、交大、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教了EMBA學生。在我在中歐教課的時候收到一個郵件,說全球一個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有常重要的職位推薦我。
我當時馬上回了,我剛賣掉公司,考慮回到中國來。五封郵件過后,我飛到西雅圖,稀里糊涂參加了亞馬遜的面試。第二天見了9位亞馬遜高管。后來去了亞馬遜,管它全球的供應鏈,在亞馬遜我學到了很多創(chuàng)新的理念和前瞻的視野,后來借戴爾的機會回到中國。
100萬只換來21筆訂單
我跟大家講講創(chuàng)業(yè)1號店的故事。在戴爾的時候我和我的搭檔都是戴爾的高管,實際上我們兩個認識還是邁克戴爾做的媒。我們倆聚會的時候多數(shù)是談工作,因為他是做銷售,我是在后面采購。我一共管180億美金,當時感30個供應商,多數(shù)是韓商、臺商、日商,還有中國的一些企業(yè)。
可是這天他把我拉到一個湖北餐廳,他知道我是湖北人,沒談別的,專門跟我講希望我和他一起出來創(chuàng)業(yè),當時我一直覺得創(chuàng)業(yè)的基因還在我血液里流淌,讓我回想起以前創(chuàng)業(yè)的甜酸苦辣,非常美好的回憶,盡管很坎坷,但是也是最精采的,我真正在創(chuàng)造價值,把我那些概念和學術里面的理論、模型真正轉成有價值的東西。當時沒有思考多長時間,當場就說好,那我們就做這個事。
以后我們有一個小小的儀式,在他的車上,我說要做我們就得破釜沉舟做,我們該得離開這,不然對戴爾不公平。于是就離開這,當時找我以前EMBA的同學借了一個房間,一張桌,面對面坐著。四個月時間,你想創(chuàng)業(yè)一定要耐得住寂寞、經得住折磨,兩個人就討論,寫商業(yè)計劃,爭得面紅耳赤,我們兩個都是非常強勢的人,雖然價值觀非常一致,但是對于商務模式和將來怎么做怎么切入,對我們做的各種假設有大量的爭論。
我們還沒有一個員工的時候我們就在思考我們一定要做一個將來可能基業(yè)常青的企業(yè),我們對將來企業(yè)文化的一致概括為八個字:誠信、顧客、執(zhí)行、創(chuàng)新。
沒有精神的軍隊是不可能打勝仗的,沒有文化的企業(yè)不可能基業(yè)常青。還沒有任何員工的時候就在考慮我們的企業(yè)基石是什么,等到08年春節(jié)的時候我們才招了第一個員工,那個員工就是我們的CTO,當時他是在另外一個公司當CTO,他看我們出來什么都不顧,也被我們感動了,愿意接受四分之一的薪資跟我們一起創(chuàng)業(yè)。
創(chuàng)業(yè)之后整個春節(jié)我說將來電子商務的核心就是系統(tǒng),一定要把這個技術打好。我就開始把所有系統(tǒng)大的需求寫出來,兩個星期之內他把它翻譯成了將近400頁的系統(tǒng)的描述,然后我們招了IT的10多個人到位,花了四個月時間打造系統(tǒng),7月11日正式上線。
可是我們上線的時候就犯了一個大錯誤,當時我們認為看到有些企業(yè)做的目錄特別好,在一個國際會議上專家講將來的電子商務是目錄和網(wǎng)站的結合,于是
我們開始做目錄,花了三個多月時間談供應商,拿到商品,做了非常精美的300多頁的目錄,印刷一本10元,大手筆,一下子印刷了10萬多本,100多萬,我們出去發(fā)目錄,到處發(fā),在小區(qū)里發(fā),到地鐵站發(fā),所有地方發(fā),發(fā)完之后開業(yè)那天我們想幾萬本目錄發(fā)出去了,訂單肯定像雪花一樣飛過來。結果只有21個訂單。
一定要證明他是錯的
當時我們去融資,準備了非常好的PPT,非常有信心,到了浦西找到一個VC合伙人,他說你們這個都是以前典型的職業(yè)經理人,你們懂得怎么從1做到10,你們根本不會怎么把0做到1,我說我在美國從0做到1的,我現(xiàn)在的系統(tǒng)美國的航空公司都在使用。他說那是美國,這是中國,所以我明白了,做所有的事情都得重新地證明我自己。
那次回家路上他和我第一次一句話都沒說,我當時只有一個念頭,就是我將來一定要證明他是錯的。這個人喪失了投資最大的機會,如果他那個時候投了1號店的話,他的價值至少翻100倍。
決策是瞬間做出的,思考是長久的。比如我這種創(chuàng)業(yè)的想法還是希望能夠最大地發(fā)揮自己的潛力,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為社會創(chuàng)造價值,這些都是我很長很長時間的思考。當時我覺得如果真的是全身心地承諾做這個事情而不是只是說一說的話一定會做一件轟轟烈烈的事情。
而且我認為如果我不做的話將會后悔。
(演講實況請關注6月中下旬將在上海廣播電視臺、東方衛(wèi)視黃金時間播出的,由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與東方衛(wèi)視聯(lián)合策劃的《海歸中國》系列節(jié)目。)本文選自快播上海。
海歸人生十二講:
【海歸人生12講】王輝耀:開放式人生
【海歸人生12講】陶景洲:人生別怕”歷史誤會”
【海歸人生12講】童世駿:在源頭經歷“全球化”
【海歸人生12講】陶闖:歸來有點遲
【海歸人生12講】于剛:瞬間決策 長久思考
【海歸人生12講】高西慶: “一架精妙的機器”
【海歸人生12講】王?。翰粯O致很幸運
【海歸人生12講】張軍:為了構筑發(fā)言權
【海歸人生12講】劉西拉:永遠奔騰的就是我
【海歸人生12講】蕭麗河:走下去才叫夢想
【海歸人生12講】蔣瓊耳:忐忑與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