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安會聚焦多極化 西方接受“中國變量”
2025年2月14日2月14日至16日,有“防務達沃斯論壇”之稱的第61屆慕尼黑安全會議(以下簡稱“慕安會”)將在德國慕尼黑舉行。2月10日,主辦方發(fā)布主題為“多極化”的《2025年慕尼黑安全報告》,為會議“定調”。這份報告認為,權力正在向更多有能力影響全球關鍵問題的行為體轉移,同時許多國家間和國家內部正經歷日益加劇的兩極分化。
與世界多極化勢頭日趨強勁相呼應,近年來,以中國為代表的全球南方國家成為慕安會的常客。據主辦方統(tǒng)計,今年慕安會將有約三成發(fā)言者來自全球南方國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將再次率團出席,并將在“中國專場”發(fā)表演講,結合會議主題就重大國際問題介紹中方立場。會議開幕前夕,作為唯一中方演講嘉賓出席2月10日慕安會啟動活動的全球化智庫(CCG)理事長王輝耀和2024年曾現(xiàn)場參會的北京外國語大學區(qū)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對會議背景和看點進行解讀、前瞻。
認同“多極化”背后,歐洲在改變
根據慕安會議程,2月14日,會議將聚焦全球安全挑戰(zhàn),包括全球治理、民主韌性、氣候安全等議題;15日,會議將圍繞國際秩序現(xiàn)狀、地區(qū)沖突和危機、跨大西洋伙伴關系前景展開辯論;16日,會議將重點討論歐洲在世界中的角色。北約前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將在最后一天會議結束后就任慕安會主席。
始于1963年的慕安會,前身是以跨大西洋伙伴關系即美歐關系為重點議題的“國際防務大會”。受會議東道主德國的影響,慕安會發(fā)布的年度報告和議題設計更多被視為歐洲國家安全認知和關切的寫照。
在剛發(fā)布的《2025年慕尼黑安全報告》中,主辦方點名美國,直言特朗普贏得2024年美國總統(tǒng)大選“埋葬”了自冷戰(zhàn)結束以來美國國內的外交政策共識,即“自由國際主義最符合美國利益”。報告稱,特朗普及其支持者認為,冷戰(zhàn)后美國建立的國際秩序是一筆“糟糕的交易”,因此美國可能會放棄其作為“歐洲安全保障者”的歷史角色。
2月6日,美國彭博社曾炒作將在今年慕安會上公布一項旨在結束俄烏沖突的“美國方案”,但美政府烏克蘭和俄羅斯問題特使基思·凱洛格對此予以否認。今年慕安會再次將俄羅斯拒之門外,意味著會議期間任何有關俄烏沖突的磋商都將缺少俄羅斯的參與,這讓俄烏雙方?;鹬箲?zhàn)前景依舊迷茫。英國路透社2月10日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稱,特朗普政府計劃在慕安會期間,推動歐洲盟國在俄烏和談前購買更多美國武器并向烏克蘭“遞刀”,目的是繼續(xù)向基輔運送美國武器但不消耗美國資金。
一度圍繞“西方中心論”打轉的歐洲,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不情愿但無奈地開始接受“多極化”的概念。崔洪建解釋說,多極化是對西方主導的以“中心-邊緣”結構為基本特點的國際體系的挑戰(zhàn)或解構,因而,承認多極化意味著歐洲可能失去現(xiàn)有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
慕安會報告由此成為歐洲陷入集體恐慌的一個側面。報告主題連續(xù)多年呈現(xiàn)悲觀基調,從2020年起,歷年報告主題分別為“西方的缺失”“競爭與合作”“擺脫無助感”“修正主義”和“雙輸”,再到今年的“多極化”。崔洪建認為,報告主題的變化,反映出歐洲對世界形勢和自身應對方式的認知,從相對被動、無奈且?guī)в星榫w化的反應,逐步轉變?yōu)橄鄬諏嵑屠碇堑呐袛啵砹藲W洲世界觀變化的基本脈絡,歐洲開始努力尋找應對之策。
崔洪建介紹,每年慕安會通常會發(fā)布兩份報告,開幕前發(fā)布的報告更多定位于提出問題、分析態(tài)勢和為會議提供框架,帶有結論性質的內容可能在會后報告中。
歐洲對華風險認知下降
王輝耀在慕安會啟動活動上的演講也圍繞“多極化”展開。他提出,多極世界的到來是“好現(xiàn)象”,意味著要淡化意識形態(tài)、尊重多元化的價值觀,以往“民主與專制”“新自由主義與威權主義”的對立視角和單一敘事不再適用于當今世界。人們需要找到多極世界的治理方式,加強以聯(lián)合國為中心的國際治理體系。
在這場活動上發(fā)表演講的還有來自盧旺達、歐洲理事會和聯(lián)合國難民署等國家和國際機構的官員?!昂芷婀?,活動沒有邀請美國代表?!蓖踺x耀說,“各方都對多極世界表現(xiàn)出強烈興趣。”演講過后,斯洛文尼亞駐德國大使安娜·彼崔克和日本駐德國大使志野美津子圍繞他的演講話題進行提問。
崔洪建觀察到,自2018年起,歐洲內部開始出現(xiàn)大國博弈和地緣政治格局調整的討論。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fā)后,歐洲人認為傳統(tǒng)地緣政治思維確實出現(xiàn)了“回歸”,內部政治的極端化和外部世界的多極化并存形成復雜局面。崔洪建認為,當前,歐洲正在經歷“歷史的錯位”:一方面,“反戰(zhàn)”依舊是歐洲社會主流觀點;另一方面,歐洲又陷入了意識形態(tài)化的狀態(tài)。內政方面,歐洲內部對右翼勢力崛起的擔憂高漲,將其與歷史上極具破壞力的極右翼力量相提并論。
慕安會召開前夕,包括慕尼黑在內的德國多座城市出現(xiàn)大規(guī)模民眾游行。導火索是隨著2月23日德國聯(lián)邦議院選舉日期臨近,民眾呼吁德國民主黨派不要與持有大規(guī)模遣返移民、退出歐元區(qū)和《巴黎協(xié)定》等爭議性主張的極右翼政黨德國選擇黨合作。
“二戰(zhàn)結束尤其是冷戰(zhàn)結束后,歐洲試圖走一條新路,力圖擺脫大國對抗、極右翼勢力和法西斯主義帶來的政治影響,積極倡導自由主義、和平主義等價值觀念,但現(xiàn)實是歐洲似乎并未完全走出歷史陰影?!贝藓榻ㄖ赋觯斣俅蚊鎸?zhàn)爭,曾提出“戰(zhàn)略自主”的歐洲受限于自身能力不足和內部協(xié)調效率低下,“最終不得不看個別大國的眼色”。
受歐洲難解眼前安全困局影響,近期發(fā)布的“慕尼黑安全指數”顯示,七國集團對華風險認知指數自2022年起經歷了幅度較小且連續(xù)的下降。這與崔洪建往年參會感受到的現(xiàn)場氣氛相吻合。“除俄烏、巴以兩大沖突外,西方國家更關注經濟安全、氣候變化、人工智能和網絡安全等長期挑戰(zhàn)?!彼忉屨f,“從理智上,西方已經接受了中國作為一個‘巨大變量’的存在?!?/p>
印度、巴西和南非等金磚國家對華風險認知指數則從2023年的第17位大幅下降至2024年的第25位?!案鞣骄鶎⒅袊暈橐粋€大國,認為在當今多極化的世界,中國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將引領南方國家走向全球化。”王輝耀說。
中國將為世界注入更多穩(wěn)定力量
在崔洪建看來,近年來中國經歷了逐漸“走近”慕安會的過程,這離不開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特別是在安全治理領域所扮演的角色日益凸顯。“中國專場”的安排已基本固定,體現(xiàn)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的重視。
崔洪建分析說,王毅外長今年的演講內容可能將涉及人類命運共同體、全球安全倡議等中國外交基本政策和安全理念,強調站在多邊主義的立場上應對大國關系變化,表明中國仍然是世界的穩(wěn)定和建設性力量,將在沖突和危機解決過程中發(fā)揮積極作用。
另有統(tǒng)計顯示,60位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150位部長及國際組織領導人將出席此次會議,德國總理朔爾茨、美國副總統(tǒng)萬斯、美國國務卿魯比奧、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和歐盟新任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等均在列,中方官員的雙多邊互動也是關注焦點。
備受關注的是,除在德國出席慕安會外,王毅外長此行還會訪問英國和愛爾蘭。崔洪建分析說,隨著斯塔默領銜的英國工黨政府于去年7月上臺并承諾改善對華關系,中英展開頻繁互動,這將對近年來整體略顯“沉悶”的中歐關系起到“刺激”作用。今年是中國和歐盟建交50周年,馮德萊恩近期也多次釋放緩和對華關系的信號?!爱斍懊罋W關系的走向正遭遇極大不確定性,慕安會是讓歐洲定下心來、切實考慮與中國深化合作的好機會。”崔洪建說。
慕安會期間,預計還將舉行約200場官方邊會及數十場公共外交活動。其中,全球化智庫作為唯一與慕安會合作舉辦官方邊會的中國機構,將在會議期間舉辦一場以“中國2025戰(zhàn)略藍圖”為主題的午餐會。王輝耀表示,今年是“十四五”規(guī)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guī)劃編制的謀劃之年,中美關系、中歐關系及中國與南方國家的關系都有望迎來新調整。談及剛在法國巴黎參加的人工智能行動峰會,王輝耀說,中國快速崛起的人工智能產業(yè)引發(fā)國際社會熱烈討論,與此相關的人才培養(yǎng)、引進及國際合作議題將是他在本屆慕安會的關注重點。
文章選自中國青年報,2025年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