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的世界中行走

出版機構: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作者:苗綠
發(fā)布時間:2025-04
點擊封面查看大圖
作者:苗綠
ISBN: 978-7-5217-5662-3
出版時間:2025年4月
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在全球化的世界中行走》講述了苗綠博士作為全球化智庫聯合創(chuàng)始人,在個人成長、海內外求學、創(chuàng)辦智庫、國際交流、民間外交、為國家建言獻策等過程中的諸多故事與心路歷程。作為慕尼黑安全會議青年領袖代表,苗綠博士曾對話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開啟 2021 慕安會第一問;她是比利時國王會見的七位全球青年領袖之一;她發(fā)起的“國際青年領袖對話”項目,推動了國際間青年的交流互鑒,得到中國國家領導人的回信;她經常受邀參加國際高端論壇,在巴黎和平論壇、多哈論壇等重要國際場合,參與設置議程,打造國際交流新敘事,以全球視野講述時代中國,展現了新時代中國智庫人的風采。
■ 序言
2024年11月11日,美國總統選舉結束不到一周,第七屆巴黎和平論壇在法國夏樂宮(Palais de Chaillot)拉開帷幕,這個由法國馬克龍總統為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 100 周年倡議發(fā)起的論壇,已經成為一個頗有國際影響力的全球治理論壇,在推動多邊合作,應對全球挑戰(zhàn)上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近年來,全球南方崛起,多極化世界來臨,全球治理機制亟待改善,同時 2024 年是全球選舉大年,北美、歐洲、南亞等地區(qū)幾十個國家都經歷了重要的政治選舉,本屆論壇以“亟需一個有效運行的全球秩序”為主題,也算恰逢其時。
我受邀參加的會議主題為“具有中國特色的世界秩序?”,和我同場研討的嘉賓包括澳大利亞前外交部長、國際危機組織名譽主席蓋瑞思·埃文斯(Gareth Evans),巴基斯坦前外交部長、國民議會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希娜·拉巴尼·哈爾(Hina Rabbani Khar),布魯金斯學會李光耀東南亞研究協會講席教授郭晨熹(Lynn Kuok)。
看到這個議題設置,我還是有些驚訝的。2024年是我連續(xù)第七年參會。在我的印象里,雖然以前的研討中肯定會有關于中國的討論,不過幾乎沒有直接以中國為主題進行議題設置的,這說明中國在世界秩序中的作用備受矚目。不過,當會議議題將“中國特色”與“世界秩序”以這種方式連在一起,需要引起警惕。
“中國特色”是基于中國自身奮斗實踐的創(chuàng)造,中國的實踐向世界說明了一個道理,現代化不是單選題,我們不“輸出”中國模式,不會要求別國“復制”中國的做法,只是通過分享我們的經驗,拓展發(fā)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然而,當下的國際秩序遭遇新挑戰(zhàn),中國從自身傳統中汲取智慧以推動國內乃至全球治理議題的做法,同樣面臨被其他國家錯誤或過度解讀的風險。
事實上,中國從現有的全球秩序中受益匪淺,并始終支持和維護現有的國際機構,如世界貿易組織、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及聯合國。中國并未尋求推翻或挑戰(zhàn)現有的國際體系,而是通過“一帶一路”倡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以及“三大全球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全球發(fā)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倡導可持續(xù)發(fā)展,符合聯合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SDGs)。與此同時,中國主張新的安全理念,強調不干涉內政、多邊合作和全球共同安全。此外,中國還倡導跨文化對話,尊重文明多樣性……
作為現場唯一的中國嘉賓,不容我多想,會議主持人法國蒙田研究所特別顧問米歇爾·杜克洛(Michel Duclos)已經首先將問題拋給了我,對于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僅代表著我的觀點,也會在某種程度上奠定會議基調、激發(fā)討論方向。所以我首先鮮明地表達了個人的核心觀點:這個主題應當而且必須以問號結尾。中國從未宣稱要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全球秩序,只能說中國有意愿改善和提升現有的全球秩序,愿意為其做出貢獻,使其更加平衡、更具包容性和公平性。
巴黎和平論壇結束當天,我便直奔柏林外交政策論壇,第二天活動結束我又馬上飛回上海直奔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暨虹橋國際經濟論壇,并主持由商務部主辦、CCG(Center for China & Globalization,全球化智庫)與商務部進博局承辦的“全球氣候變局下的可持續(xù)貿易”分論壇,并發(fā)布報告《全球氣候變局下的可持續(xù)貿易》。年底前,我還要參加香港中美論壇、博鰲亞洲論壇首爾會議、伊斯坦布爾 TRT 世界論壇、多哈論壇……
過去這些年,我對幾十個國家進行了訪問交流,參加了數百場高規(guī)格國際會議,巴黎和平論壇還算“和風勁吹”,而很多國際論壇都可以用“暴風驟雨”來形容,比如我連續(xù)六年參加的慕尼黑安全會議,幾乎整棟樓都在議論中國,有一年媒體竟然用三個詞語:“中國、中國、中國!”來總結論壇議題。無論是在規(guī)模較小的二軌對話場合,還是在范圍更廣的國際論壇上,關于中國的議題都是最熱門的;與此同時,中國的聲音也是各方所期待的。
我們身處一個歷史性的時刻,這個世界在動蕩中艱難前行,貿易紛爭,關稅壁壘,似一道道藩籬,隔開了曾經看似緊密的聯系??萍碱I域,更是一片肅殺之氣,制裁之劍高懸,曾經攜手共進、探索未知的機構,不得不分道揚鑣。我們亦目睹了真實戰(zhàn)爭的慘烈,感受到戰(zhàn)爭對國際地緣政治的顛覆,對世界格局的重塑。
然而此刻,面對著即將到來的特朗普 2.0 時代,全球將再次進入一個微妙的歷史節(jié)點,聯合國和 WTO 將何去何從?全球治理是否會陷入空轉?亞太地區(qū)是否會硝煙再起?中美關系是否會面臨更大的風浪?
新的可能性和不確定性正浮出水面。
我認為,在新的全球化歷史的脈搏中,中國民間智庫的脈動將更為強烈,它不再僅僅是一個為政府部門建言獻策的機構,也開始承擔起開展二軌外交的新角色。過去這些年,我從個人的學術探究起步,歷經民間智庫的探索,一路摸爬滾打,進行著種種努力與嘗試,奔走于各種國際場合,傾聽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人士對中國的看法,了解他們對中國的真實想法,通過一手資料和信息,更好地對國際形勢進行研判。同時,我也努力理性平和地對外傳遞信息,闡釋中國的立場與觀點,將中國的悠久歷史、深厚文化、發(fā)展成就展示給世界,嘗試以民間角度引發(fā)情感共鳴,主動設置議程,提出建設性方案,努力化解分歧、尋求共識。在一次次思想碰撞和真誠交流中——一次小小的個人經歷分享,一次不經意的理性對話——為緊張的國際關系注入一絲緩和的氣息,帶來一份溫暖和希望。這也是個體能給時代做的微小貢獻。
不知不覺間,全球化智庫已經創(chuàng)辦十七年了,我也步入“不惑”之年,孔子說,“四十而不惑”,卡爾·榮格說,“真正的人生從四十歲才剛剛開始”。我想在這個人生的關鍵年份,將我的歷程與大家分享,記錄我與時代的相遇,銘記生命中難以忘懷的感動。
苗綠 博士
2025年3月
■ 推薦語
苗綠博士以細膩的筆觸和深刻的洞察,為我們展現了一段在世界大變局中勇敢追夢的非凡旅程,她以行動詮釋了跨越文化與邊界的勇氣與智慧,她的故事也激勵著渴望突破自我、追求卓越的女性。
——陽光媒體集團董事長 資深媒體人 楊瀾
作為全球化智庫的聯合創(chuàng)始人,苗綠博士這些年活躍在國際舞臺上,以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洞察力,在國際論壇上、在民間外交舞臺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勇氣、創(chuàng)新和堅持,是她人生故事的關鍵詞。閱讀這本書,將被她的堅持所打動,被她的故事所激勵。
——萬科集團創(chuàng)始人 王石
全球化智庫是中國最國際化的智庫之一,苗綠博士作為全球化智庫的聯合創(chuàng)始人,不僅以女性獨有的視角詮釋了智庫在國際事務中的價值,更通過具體實踐,為中國的全球化進程貢獻力量。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 陳文玲
苗綠博士以無畏的勇氣踏上國際舞臺,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披荊斬棘,在本書中,我們隨她的腳步穿越不同的文化與風景,感受她在風雨中堅定前行的執(zhí)著與信念,見證一位女性在全球舞臺上書寫的非凡篇章。
——攜程集團聯合創(chuàng)始人、董事會執(zhí)行主席 梁建章
當女性的力量與全球化進程深度交匯,會迸發(fā)出怎樣的火花?《在全球化的世界中行走》以苗綠博士的實踐與思考為藍本,提供了生動而深刻的答案。
——清華大學世界文學與文化研究院院長 顏海平
苗綠博士作為全球化智庫的聯合創(chuàng)始人,秉持對全球化的堅定信念,積極投身于國際舞臺,通過搭建中外溝通的橋梁,推動多邊對話與合作。這本書不僅是對她個人探索的記錄,也是對中國如何在國際舞臺上通過智庫軟實力推進對話與合作的深刻思考,值得一讀。
——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王勇
■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世界上的風雨
第一章 參加慕安會
慕安會“第一問”
個人與時代的相遇
第二章 創(chuàng)辦中國自己的智庫
應“運”而生
創(chuàng)業(yè)維艱
智庫中的“她”力量
第三章 智庫美學
蘭德公司的啟發(fā)
生存美學:形式很重要
智庫美學思維的深度延伸
第四章 走向世界
達沃斯的考驗
試水巴黎和平論壇
多哈論壇風云
來自聯合國的“認證”
第五章 創(chuàng)立國際青年領袖機制
在不確定性中創(chuàng)新
國際青年領袖經歷帶來的靈感
比利時國王之約
成為慕安會青年領袖
開創(chuàng)中國的國際青年領袖機制
第二部分 我的避風港
第六章 成長記憶
我的故鄉(xiāng)
自由成長
中學時光
第七章 我的大學
北師大
我的“北國”時光
國際寫作中心
第八章 求學美利堅
生活在紐約
在哈佛訪學
波士頓的冷與熱
第九章 從育于人到育人
遇到人生的另一半
為孩子的成長“留白”
孩子們,大膽走向世界
更好的陪伴
第十章 未來之路
因為相信而看見
智庫道路:敘事中國與全球化
講什么?
誰來講?
如何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