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2020一,久久精品熟女人妻一区二区三区,黑人巨大精品欧美视频一区,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一本一本,久久久久亚洲精品男人的天堂

刁大明:從特朗普到布隆伯格,“金主”為何紛紛親下場

2019年12月6日

刁大明,全球化智庫(CCG)特邀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


“他在進行一場我知道的最分裂、最具破壞性的總統(tǒng)競選,完全消費著人民的偏見與恐懼。亞伯拉罕·林肯,共和黨之父,喚起了我們心中‘更好的天使’,而特朗普卻喚起了我們心中最惡意的沖動?!?016年3月8日,當共和黨初選呈現(xiàn)出完全倒向特朗普的情形之下,紐約市前市長邁克爾·布隆伯格透過彭博新聞網(wǎng)發(fā)表了不參與競選的聲明,并給予特朗普如上最負面的評價。


有趣的是,億萬富翁給出的不參選理由即該聲明的題目為“我不會承擔的風險”。按照他的說法,他已經(jīng)拿到了足夠數(shù)據(jù)證明如果他參選雖然不會勝出,但一定會拿下不少州的選舉人團票,最終導致的一定是在無人拿到270票的情況下共和黨主導的國會眾議院一定會選擇特朗普或克魯茲出任總統(tǒng)——布隆伯格不愿承擔這個“風險”。這種論調(diào)除了彌漫著過于自信的炫耀之外,大概還有就是對于民主黨更可能獲勝的默認預期。4個多月后,布隆伯格出現(xiàn)在提名希拉里的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呼吁選擇他口中的“正確選擇”。


當然,2016年大選的結果一定讓布隆伯格大失所望。2018年10月,已經(jīng)離開共和黨11年的布隆伯格注冊成為民主黨人。在當年的中期選舉中,布隆伯格至少為國會兩院民主黨候選人提供了1億美元的政治捐款。如此大手筆再次引發(fā)了已多次傳出的布隆伯格將參加2020總統(tǒng)大選的猜測。直到2019年3月5日,面對前副總統(tǒng)拜登的躍躍欲試,布隆伯格再次宣布不參選總統(tǒng)。這一次他給出的理由比較而言客觀了很多:在如此擁擠的競爭中脫穎而出非常困難,但布隆伯格仍舊呼吁民主黨要團結在一個能夠擊敗特朗普的提名人周圍,而不是要將政黨拖向極端立場:“我們提名一個能夠擊敗特朗普并將我們的國家?guī)Щ兀ㄕ荆┑摹顝姲簟亲铌P鍵的……我們不允許初選程序?qū)⒚裰鼽h帶向一條將斷送我們勝選機會、并讓特朗普再做四年的極端立場的歧途”。

而8個月之后,眼睜睜看著與自己分享著諸多穩(wěn)健乃至溫和立場的拜登選情岌岌可危的現(xiàn)實,布隆伯格最終下定決心,親自披掛上陣,以重申“擊敗特朗普、重建美國”為口號,在77歲的高齡首次謀求代表民主黨參選公職,而這第一步的目標就是取代特朗普、入主白宮。

?

比特朗普更糟糕?

?

布隆伯格的參選看上去就是沖著特朗普來的,甚至給人以所謂“王牌對王牌”的“富豪大戰(zhàn)”之感。當然,如果簡單“比富”的話,身價是特朗普將近15倍的布隆伯格自然完勝。而且從11月初的一些模擬對決民調(diào)也顯示,布隆伯格對陣特朗普的話,將以43%比37%勝出:其得到的支持比例雖然少于沃倫(45%)、桑德斯(45%)或者拜登(44%),但卻可以讓特朗普得到最少的支持(與其他三位對決時特朗普的支持率分別為39%、40%、40%)。這些數(shù)字至少說明了兩個問題,其一是布隆伯格或許真的因為與特朗普某種程度的同構而更有競爭性;其二是如今的這種對決民調(diào)因為太早而只是霧里看花。

?

相比而言,基本上可以反映目前民主黨初選節(jié)奏的民調(diào)可能更具參考意義。按照11月24日的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布隆伯格在民主黨初選中的支持度大概只有2%,大概排在楊安澤的4%之后,與科洛布察、布克等并列第7。開局即無驚喜的慘淡局面,其實也恰好反映出媒體關注度與選民實際感知之間的差距。

?

?

事實上,雖然備受期待,但至少布隆伯格2019年以來在民主黨內(nèi)支持度就是2-3%的水平,只有極個別民調(diào)作出過一兩次8%這種不切實際的高位而已。同樣,如果不做對決民調(diào)的話,布隆伯格在民主黨選民中的滿意度也只維持在30%上下,這個水平在目前民主黨參選人中要排到10名開外,還不足沃倫的一半。這種黨內(nèi)初選表現(xiàn)與2015年7月就開始領跑黨內(nèi)初選、并在當年11月徹底壓倒性領先的特朗普而言不可同日而語。甚至按照在不區(qū)分政黨的全美選民中的民調(diào)顯示,布隆伯格的滿意度與不滿意度分別為25%和47%,其中22%的滿意度赤字竟然高于特朗普的11%。這些數(shù)字所體現(xiàn)的實際表現(xiàn)基本可以證明,布隆伯格的確不是一個切實可能的選擇。

?

布隆伯格參選以來,一些觀點認為這位號稱身價580億的超級富翁在知名度、財力以及輿論影響力上具有絕對的優(yōu)勢,但如果細看的話,似乎也并非盡然如此。與另一位市長布蒂吉格相比,布隆伯格的知名度的確更高,但真的可以高過在2016年總統(tǒng)初選中一戰(zhàn)成名、令人印象深刻的桑德斯嗎?顯然至少在面對參與黨內(nèi)初選的民主黨選民時并不是布隆伯格占據(jù)優(yōu)勢。而且,知名度未必意味著美譽度,特別是在民主黨長期以來在候選人選擇上具有“喜新厭舊”傾向的背景下,知名度高其實未必是絕對優(yōu)勢。

?

如果按照近年來大選至少60億的開銷標準的話,布隆伯格自己就可以負擔將近10場選舉,其中的金錢政治甚至是直接的“錢主”意味可見一斑,但通過砸錢獲得民意支持的過程可能還是需要一些時間的,因而未必能夠確保布隆伯格在初選中快速占據(jù)壓倒性領先。同樣值得思索的是,富翁身份對如今民主黨在少數(shù)族裔的“身份政治”與藍領中下層白人的“經(jīng)濟發(fā)展”之間的兩難意味著什么?恐怕不是解決問題,而是雪上加霜。甚至,由于布隆伯格的參選,其擁有的彭博社也會相應地降低對2020年大選新聞介入。畢竟特朗普的“自媒體”和布隆伯格的“自己的媒體”在競選的得心應手意義上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區(qū)別的。

?

除了外界預測的這些硬指標未必快速兌現(xiàn)之外,布隆伯格的一些優(yōu)勢其實也或多或少地具備著雙刃劍的特征。比如,他12年的市長經(jīng)歷的確值得大書特書,但民主黨支持者很容易想到的是,布隆伯格為了執(zhí)掌那座“世界城市”不惜拋棄民主黨轉(zhuǎn)投共和黨陣營,并以共和黨身份當選并執(zhí)政了6年時間。這種政治投機的刻板印象是很難用各種政績來沖淡的。再如,布隆伯格在市長任上推進的如“攔截與搜身”等社會治安政策嚴重得罪了非洲裔選民這一民主黨陣營中的關鍵群體。

?

除了開局不利之外,布隆伯格陣營目前公開的初選路線圖似乎再一次暴露出了“迷之自信”:他將徹底不參加2月份的艾奧瓦、新罕布什爾、內(nèi)華達和南卡羅來納這四個州的揭幕戰(zhàn),即無視傳統(tǒng)風向標。此舉雖然看似有助于彌補最晚參選的不足,但一意孤行地寄希望于3月1日即14個州同日初選的“超級星期二”,其實也徹底違背了美國兩黨初選政治的一般規(guī)律,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換言之,布隆伯格幾乎無法走出自己的初選路線圖。那么,問題來了,不可能不清楚這些問題的布隆伯格,為什么還要參選呢?

?

布隆伯格到底在競選什么?

?

既然在理論和技術上都并不理想,布隆伯格在最后一刻的參選決定到底意味著什么呢?最簡單的解釋或許是,他選的不是總統(tǒng),而是“寂寞”。雖然很難想象有人會自掏腰包數(shù)百萬做一件無法成功的事情,但面對著新世紀以來幾乎每次總統(tǒng)大選都被“期待”的心理記憶,面對著無法接受的特朗普執(zhí)政,布隆伯格的決定或許是抓住最后機會的放手一搏。這樣的話,“成功”對他而言,就未必是白宮,而是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抱負,不給自己的人生留下遺憾。

?

當然,這種內(nèi)心戲只有未來某一天布隆伯格自己承認才能坐實,但現(xiàn)在可以確定的是,布隆伯格的出馬的確反映了當前民主黨精英層的深度焦慮。其焦點就是布隆伯格在2019年初放棄參選時心心念的問題:拜登因為所謂“電話門”的嚴重內(nèi)傷而無法走遠,而沃倫、桑德斯等代表的激進派正在將民主黨帶向無法贏回白宮的方向。需要強調(diào)的是,這種焦慮真的從“出生”就帶著精英氣,有民調(diào)顯示在布隆伯格參選之前已有78%的民主黨選民對已有民主黨參選人感到滿意。但如果拜登已成為“白等”,布隆伯格就可以有作為了嗎?

?

也許布隆伯格是這樣算計的。最大的前提是,拜登目前在全美民調(diào)中的領先趨勢必然難以支撐:一是國會參議院共和黨人已開始發(fā)出了調(diào)閱政府資料的要求,對拜登父子的調(diào)查箭在弦上;二是從二月份揭幕戰(zhàn)前兩站的選舉民調(diào)看拜登基本無法獲勝。他唯一的可能性就是重復克林頓在1992年從南方反敗為勝的情節(jié),但與南方州長相比,拜登的壓力不小。

?

接下來,二月份揭幕戰(zhàn)四州極可能會導致目前溫和派和激進派的重組。一方面,拜登大概率墜落,而布蒂吉格獨撐溫和派極可能孤木難支,甚至由于布蒂吉格的性取向更加難以穩(wěn)住非洲裔選民,屆時溫和派就需要一個新盟主;另一方面,沃倫和桑德斯之間不排除發(fā)生整合。因為目前在全國或者關鍵州的民調(diào)中這兩位排名二三位的參選人所得到的支持度相加都大于第一位的拜登或布蒂吉格,沃倫和桑德斯中任何一位的退出都可能導致另一位在民調(diào)乃至選舉結果中登頂。甚至,如果哈里斯、科洛布查等女性參選人先行退出,同為女性的沃倫也將吸引到更多選票。面對著對激進派有利的整合過程,拜登的事實出局與布蒂吉格的相對羸弱,布隆伯格就找到了存在的意義。

?

從這個角度出發(fā),也就基本可以解釋為什么他會刻意從明年3月的“超級星期二”起跑。一方面,他在有意降低揭幕戰(zhàn)州的風向標意義,憑借財力優(yōu)勢將戰(zhàn)線拉長,特別是有可能弱化激進派在揭幕戰(zhàn)州搭上“順風車”的高光點。另一方面,明年3月后黨內(nèi)整合會清晰一些,讓布隆伯格取代拜登穩(wěn)住黨內(nèi)“中道”力量的被需要感或許會增加,而他在“超級星期二”的存在至少也可以成為減緩激進派迅速穩(wěn)定勝局的剎車片,給自己或者溫和派留下足夠的空間。

這樣解讀的話,布隆伯格的參選或許是一種類似于“鯰魚效應”的存在,最基本目標或許是為了塑造此次民主黨初選的節(jié)奏與效果,最理想目標才是自己的脫穎而出。于是,布隆伯格的目標其實不僅僅是重建美國,而是“重建美國,從重建民主黨開始”。

?

實際“療效”如何?

?

不知道有多少美國政治的預測師在特朗普當選之后含淚砸掉了自己的水晶球,于是布隆伯格的“偉大”計劃也就更沒有機會被預判會否奏效了。但從目前已知的態(tài)勢觀察,布隆伯格的參與“療效”不明,但也未必沒有副作用。

?

首當其沖的擔憂其實還是錢的問題。雖然布隆伯格的競選logo中凸顯出一個大大的“Mike”,但他還是無法掩蓋那個能讓美國人聽出點鈔機聲音的姓氏。為了可以在明年3月“超級星期二”實現(xiàn)各種目標,布隆伯格的策略顯然就是簡單粗暴地砸錢,試圖以可以覆蓋14個州的競選經(jīng)費投入壓倒對手。按照美國媒體報道,布隆伯格競選團隊在11月25日即首日競選時就為電視競選廣告一次性投入了3400萬美元,如此出手輕而易舉地創(chuàng)下美國總統(tǒng)競選史上的單日紀錄。如此高投入的結果極可能至少導致其民主黨對手不得不更多募集競選經(jīng)費加以應對。于是,歷史上身價最高的總統(tǒng)初選參選人們極可能會打出一場天價提名戰(zhàn)。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無論布隆伯格的目標是否可以達到,與布隆伯格相同的其他大金主則會獲得更多影響選情乃至操縱參選人的機會,會最終笑到最后。

?

另外一個擔憂其實是來自布隆伯格到底能否實現(xiàn)對民主黨的塑造。必須看到,這位紐約市前市長的確在政治立場上與拜登、布蒂吉格更加相近,甚至都可以稱為是“溫和派”,但布隆伯格絕對不是拜登等人那樣的民主黨“建制派”。由這樣一個外圍人士來接棒至少是支撐溫和派力量的結果并不樂觀。比如,激進派完全可以將溫和派與布隆伯格聯(lián)系起來做文章,攻擊溫和派的理念已完全不能代表民主黨的未來方向,只能得到外圍人士(甚至是有過共和黨經(jīng)歷的人士)的青睞。又如,因為富翁身份的無法掩飾,極可能會激化激進派勢力在階層維度上的身份政治議程,直接導致民主黨內(nèi)部更加激進的反彈。

?

這樣看的話,徹底拋開美國的所謂“政治正確”,拜登在駕馭當今民主黨趨勢的短板在于“太老”、“太白”的話,布隆伯格不但一樣“太老”、“太白”,而是參與得“太晚”,最致命的是“太富”。

?

必須看到,布隆伯格所關心的奪回白宮可能過于實用主義或者功利主義。如今民主黨所經(jīng)歷的蛻變至少從金融危機背景下的2008年就已開啟。希拉里和拜登在后奧巴馬時代的大選參與足以說明,對民主黨而言,其后的所有黨內(nèi)初選其實都是2008年初選未完成的延續(xù)。人們常說,共和黨希望回到故園,而民主黨則要走向未來。而當這個國家的未來還飄忽不定之時,民主黨所面對的紛擾一定是更大的。

?

從更加本質(zhì)的視角觀察,從特朗普到布隆伯格,這些昔日“金主”直接粉墨登場,反映的是他們對如今美國政黨政治因內(nèi)部紛擾而低效、對抗惡斗,無法充分為其代言的忍無可忍,不得不自己出手更加赤裸裸地爭奪、瓜分利益。其實,美國大選的確更適合特朗普或布隆伯格,因為這些原本就是金錢游戲。

文章選自澎湃新聞,2019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