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詞,是一種概念,也是一種人類社會發(fā)展的現象過程。全球化目前有諸多定義,通常意義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聯系不斷增強,人類生活在全球規(guī)模的基礎上發(fā)展及全球意識的崛起。國與國之間在政治、經濟貿易上互相依存。全球化亦可以解釋為世界的壓縮和視全球為一個整體。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后,隨著全球化勢力對人類社會影響層面的擴張,已逐漸引起各國政治、教育、社會及文化等學科領域的重視,引發(fā)大規(guī)模的研究熱潮。對于“全球化”的觀感是好是壞,目前仍是見仁見智,例如全球化對于本土文化來說就是一把雙刃劍,它也會使得本土文化的內涵與自我更新能力逐漸模糊與喪失。
- CCG南方國際人才研究院
- CCG北方國際人才研究院
- CCG一帶一路研究所
- CCG世界華商研究所
- CCG數字經濟委員會
- CCG南方國際人才研究院圖片
- CCG北方國際人才研究院圖片
- CCG世界華商研究所圖片
- CCG一帶一路研究所圖片
- CCG數字經濟委員會圖片
- 成為系列論壇會員
- 成為系列論壇會員聯系
- 概況介紹
- 兼職研究員
- 未分類
- 概況
- 全球化
- 全球治理
- 美國
- 國際人才政策
- 中美貿易
- 國際教育理念與政策
- 中國開放指數
- 新聞動態(tài)
- CCG品牌論壇
- 中國與全球化論壇
- 學術委員會專家
- 主席/理事長
- 中文圖書
- 品牌論壇
- 研究合作
- 重點支持智庫研究與活動項目
- 概況視頻
- 主任
- 香港委員會名譽主席
- 關于
- 團隊
- 國際關系
- 國際組織
- 加拿大
- 華人華僑
- 國際貿易
- 來華留學
- 區(qū)域與城市
- 媒體報道
- 二軌外交
- 中國企業(yè)全球化論壇
- 高級研究員
- 資深副主席
- 英文圖書
- 圓桌研討
- 建言獻策
- 概況手冊
- 副主任
- 理事申請
- 香港委員會名譽副主席
- 顧問
- 研究
- 國際移民與人才流動
- 區(qū)域合作
- 歐洲
- 中國海歸
- 來華投資
- 出國留學
- 大灣區(qū)
- 活動預告
- 名家演講
- 中國全球智庫創(chuàng)新年會
- 特邀高級研究員
- 副主席
- 雜志
- 名家演講
- 媒體采訪
- 年報
- 秘書長
- 企業(yè)理事
- 香港委員會主席
- 國際顧問
- 國際貿易與投資
- 一帶一路
- 亞洲
- 留學生
- 對外投資
- 國際學校
- 動態(tài)
- 名家午餐會
- 中國人才50人論壇
- 特邀研究員
- 理事長
- 媒體采訪
- 文章投稿
- 副秘書長
- 活動支持
- 香港委員會副主席
- 國際教育
- 非洲
- 數字貿易
- 活動
- 智庫圓桌會
- 常務理事
- 智庫訪談
- 國際合作
- 總監(jiān)
- 中國留學人員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論壇
- 研究員
- 研究支持
- 香港委員會常務理事
- 國內政策
- 拉美
- 專家
- 理事
- 直播
- 捐贈支持
- 主管
- 中國國際教育論壇
- 個人捐贈
- 前瞻研究
- 澳洲
- 咨詢委員會
- 企業(yè)理事
- 其他
- 捐贈聯系
- 中東
- 成為理事
- 研究報告
- 建言獻策
- 出版物
- 理事申請聯系
- 智庫研究
- 音視頻專區(qū)
- 聯系我們
- 觀點
- 捐贈
- 工作機會
- 香港委員會
-
劉敏華:北京目標成為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
2019年7月13日,由全球化智庫(CCG)和西南財經大學發(fā)展研究院聯合主辦的“第三屆全球人才流動和國際移民學術研討會”在北京隆重舉行。北京市人才工作局副局長劉敏華在開幕式致辭。他指出,北京市正在圍繞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的戰(zhàn)略目標,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chuàng)新中心。目前,北京已形成“三城一區(qū)”的國際人才社區(qū)全覆蓋,努力讓國際人才在中國找到認同感與歸屬感。未來,北京市人才工作將從“入規(guī)”“立項”和“建制”三方面深入進行,為海外人才發(fā)展營造更好的發(fā)展環(huán)境。 ? ? 以下為劉敏華先生在“第三屆全球人才流動和國際移民學術研討會”開幕式上的致辭全文精編:??????? ?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興能夠參加今天的研討會。本次研討會以全球人才流動和國家移民為主題,匯聚了國內外相關領域的頂級專家,在當前特殊的國際形勢下搭建了一個難得的開放交流平臺,相信會對促進全球人才流動和國際移民領域的學術研究以及工作開展產生積極影響,發(fā)揮重要作用。 首先我謹代表北京市人才工作局對本次研討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多年來關心支持北京人才工作的社會各界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 當前,北京市正在圍繞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的戰(zhàn)略目標,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chuàng)新中心,積極營造適宜海內外人才發(fā)展的良好環(huán)境,特別是為實現海外人才從住有所居到安居樂業(yè)再到宜居宜業(yè),我們正在全力建立有海外氛圍、有多元文化、有創(chuàng)新事業(yè)、有貼心服務、有美好生活的國際人才社區(qū),努力實現產城融合、職住一體、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開放包容。 我們認為,國際人才社區(qū)應該包含國際、人才、社區(qū)三類要素。 要以總規(guī)為綱領。建設國際人才社區(qū)已寫入中央批準的新版城市總規(guī),我們落實總規(guī),按照全市功能定位和產業(yè)布局,首批建設了朝陽望京、中關村大街、未來科學城和新首鋼四個試點,又新增了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懷柔科技城、順義臨空經濟、通州環(huán)球影城等四個試點,實現了“三城一區(qū)”全覆蓋。 要以人才為根本。一切從海外人才實際需求出發(fā),根據海外人才的工作生活習慣,從規(guī)劃建設管理等環(huán)節(jié)發(fā)力,不斷提高人才在社區(qū)的便利化程度。 要以國際為標志。通過建設國際化的辦公、居住、商業(yè)等設施,設置與國際接軌的特色標識,形成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氛圍,使得各類海外人才都能找到認同感、歸屬感。 ??? 下一步我們將抓好三方面工作: ??? 第一,“入規(guī)”。在新版城市規(guī)劃總框架下,我們正在編制社區(qū)建設導則,指導各試點區(qū)域將其納入區(qū)域控制性詳細規(guī)劃,并專門編制社區(qū)專項規(guī)劃。 ??? 第二,“立項”。我們采取以重點帶全面的方式,遴選了一批國際學校、國際醫(yī)院、國際公寓、創(chuàng)新平臺、創(chuàng)業(yè)空間、創(chuàng)意街區(qū)等項目,著力打造樣板工程,發(fā)揮示范引領作用。 第三,“建制”。我們推動市區(qū)兩級建立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各部門形成聯席會商機制,制定社區(qū)合伙人制度,調動最廣泛的市場和社會力量參與社區(qū)建設,努力實現市區(qū)聯動、部門聯動、社會聯動。 國際人才社區(qū)是大家共同的事業(yè)家園,歡迎各位專家出謀劃策,獻計出力。 最后,預祝本屆研討會取得圓滿成功,謝謝! ? “第三屆全球人才流動和國際移民學術研討會”由全球化智庫(CCG)和西南財經大學發(fā)展研究院聯合主辦,是國家移民管理局成立后國內舉辦的國際性的關于人才流動和移民研究的高規(guī)格學術研討會。本屆大會以“世界的中國:遷徙與交往70年”為主題,就中國的人才流動現狀、出入境政策、移民管理與服務機制、國際移民治理理論與實踐等重大議題進行學術探討和政策建議。人社部、國家移民管理局、科技部、北京市人才工作局、國際移民組織、經濟合作組織、國際大都會項目委員會以及高校、研究機構等國內各部委、國際組織和產學研各界專業(yè)人士近三百人共同參會。 2019年正值建國70周年,歷經70年發(fā)展征程與四十余年改革開放,中國形成了“人才磁場”也見證了全球人才環(huán)流的加速。去年,CCG十年推動的國家移民管理局正式成立,是中國移民管理體系和人才制度的重大突破。本屆研討會的舉辦旨在于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緊扣改革開放成就,不僅聚焦如何通過遷徙與交往加深世界對中國的了解,也更好促進中國對世界的融入,以期為世界與中國的學界、政策制定者與實踐者的研究帶來思考,啟迪共同努力的方向。CCG也將繼續(xù)充分發(fā)揮國際化社會智庫的優(yōu)勢,設置前瞻性議題,邀請海內外移民專家共聚思想智慧,為進一步促進全球化發(fā)展和全球化治理相關研究積極建言。 (本文根據劉敏華先生在全球化智庫(CCG)于2019年7月13日舉辦的“第三屆全球人才流動和國際移民學術研討會”上的發(fā)言整理,未經本人審閱,轉載請注明出處)
2019年7月31日 -
于運全:跨國遷徙與交往正是中國綜合國力增強的最好見證
2019年7月13日,由全球化智庫(CCG)和西南財經大學發(fā)展研究院聯合主辦的“第三屆全球人才流動和國際移民學術研討會”在北京隆重舉行。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副主任于運全在開幕式致辭。他指出,人與人之間的自由流動和遷徙是人類發(fā)展的不竭動力,世界人民的自由交往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然而,在全球化深入發(fā)展的今天,某些國家逆歷史潮流而動,給世界人民的交往遷徙自由帶來嚴重威脅。面對挑戰(zhàn),我們迫切需要凝聚共識,積極行動,一同構建安全、有序、公正的國際人才流動與移民環(huán)境。 ? ? 以下為于運全先生在“第三屆全球人才流動和國際移民學術研討會”開幕式上的致辭全文精編:??? ???? 大家上午好!很高興與大家相聚在盛夏的北京。我謹代表會議的支持單位中國外文局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對本次大會的召開表示祝賀! 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致力于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如何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zhàn),推進全球治理體制變革,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我院的重點研究領域。本次研討會的主題“世界的中國:遷徙與交往70年”,正是從中國與世界的關系變化的大格局出發(fā),審視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人民跨國遷徙交往的歷史進程與全球意義。本次會議主題重大,與我院的研究旨趣不謀而合,與當代中國面臨的全球性挑戰(zhàn)與歷史使命高度契合。 當代中國與世界的關系,歸根到底是人與人的關系,“人”是最根本的“紐帶”。大家可以明顯感覺到,當前中國與世界的關系正在發(fā)生著歷史性變化,這種變化深深印刻在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的國際交往與流動遷徙之中,體現在人才流動難不難、移民生活苦不苦、華人地位高不高等這些真實生活中。今天,我國人民出國出境已是“家常便飯”,我國也從移民來源國逐步向移民目的國轉型,海外華人已是世界上最為龐大的移民群體之一,跨國交流與出境人數穩(wěn)居世界第一。相比于70年前新中國剛成立時的情形,這樣大規(guī)模的跨國遷徙與交往,正是中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對外開放程度不斷加深、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最好見證,也是中國與世界關系日趨緊密的生動體現。 人與人之間的自由流動和遷徙是人類發(fā)展的不竭動力,歷史多次證明,開放包容將迎來繁榮富強,封閉保守終將走向停滯不前,世界人民的自由交往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然而,在全球化深入發(fā)展的今天,某些國家逆歷史潮流而動,保守主義、民粹主義勢力抬頭,打著“國家安全”的旗號,限制正常的留學訪問、學術交流以及人員遷徙,給世界人民的交往遷徙自由帶來嚴重威脅。面對這些挑戰(zhàn),我們迫切需要凝聚共識,積極行動,對現有國際人才遷徙與移民規(guī)則進行優(yōu)化完善,一同構建安全、有序、公正的國際人才流動與移民環(huán)境。 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以增進中國與世界的溝通與理解為目標,將全球治理作為重點研究方向,近年來籌辦了全球治理論壇、當代中國與世界論壇等一系列品牌活動。我們秉持開放合作的態(tài)度,愿意與各方共同搭建中外智庫交流平臺,開展課題合作、學術交流與人員互訪,共同為推動全球治理發(fā)展變革,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和更加美好的世界貢獻智慧與力量。 最后,預祝本次研討會取得圓滿成功! “第三屆全球人才流動和國際移民學術研討會”由全球化智庫(CCG)和西南財經大學發(fā)展研究院聯合主辦,是國家移民管理局成立后國內舉辦的國際性的關于人才流動和移民研究的高規(guī)格學術研討會。本屆大會以“世界的中國:遷徙與交往70年”為主題,就中國的人才流動現狀、出入境政策、移民管理與服務機制、國際移民治理理論與實踐等重大議題進行學術探討和政策建議。人社部、國家移民管理局、科技部、北京市人才工作局、國際移民組織、經濟合作組織、國際大都會項目委員會以及高校、研究機構等國內各部委、國際組織和產學研各界專業(yè)人士近三百人共同參會。 2019年正值建國70周年,歷經70年發(fā)展征程與四十余年改革開放,中國形成了“人才磁場”也見證了全球人才環(huán)流的加速。去年,CCG十年推動的國家移民管理局正式成立,是中國移民管理體系和人才制度的重大突破。本屆研討會的舉辦旨在于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緊扣改革開放成就,不僅聚焦如何通過遷徙與交往加深世界對中國的了解,也更好促進中國對世界的融入,以期為世界與中國的學界、政策制定者與實踐者的研究帶來思考,啟迪共同努力的方向。CCG也將繼續(xù)充分發(fā)揮國際化社會智庫的優(yōu)勢,設置前瞻性議題,邀請海內外移民專家共聚思想智慧,為進一步促進全球化發(fā)展和全球化治理相關研究積極建言。 (本文根據于運全先生在全球化智庫(CCG)于2019年7月13日舉辦的“第三屆全球人才流動和國際移民學術研討會”上的發(fā)言整理,未經本人審閱,轉載請注明出處)
2019年7月31日 -
霍建國:世界寄予亞投行更多期待
專家簡介
2019年7月31日 -
趙慧君:創(chuàng)新構建科技人才交流合作的治理體系
2019年7月13日,由全球化智庫(CCG)和西南財經大學發(fā)展研究院聯合主辦的“第三屆全球人才流動和國際移民學術研討會”在北京隆重舉行。科技部引進國外智力管理司副巡視員趙慧君在開幕式致辭。她指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是科技全球化的推動者和受益者。目前,中國已與全球160多個國家建立了科技交流合作。科技交流合作最重要的是人員交流,而全球化新階段比以前任何時候都需要人才。中國應繼續(xù)推動科技創(chuàng)新領域擴大開放,促進人才交流活動,共建更加有利于國際科技人才流動的環(huán)境。 以下為趙慧君女士在“第三屆全球人才流動和國際移民學術研討會”開幕式上的致辭全文精編: ? 非常高興參加今天由全球化智庫和西南財經大學發(fā)展研究院聯合主辦的“第三屆全球人才流動和國際移民學術研討會”。 開放創(chuàng)新是當今世界科技發(fā)展的基本特征。中國一直都是科技全球化的參與者、受益者,也是推動更廣泛創(chuàng)新合作的貢獻者和引領者。近年來,中國全方位地加強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努力構建平等合作、互利共贏的創(chuàng)新共同體。目前,中國已經和160多個國家建立了科技合作關系,簽署了政府間合作協議110多項,人才交流協議340多項,參加國際組織和多邊機制超過200個。 人才是科技創(chuàng)新的起點,科技交流合作最重要的是人員的交流和互鑒。在全球化日益發(fā)展的今天,科技人才在全球范圍內的交流和合作更加頻繁和密切,也使參與其中的每一個國家都獲益匪淺。 今天的中國,我們感覺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更加渴求人才。這些年里,我們通過深化人才發(fā)展體制機制改革,構建有利于吸引人才的政策環(huán)境,通過實施更加務實的人才引進政策,對外國人才來華簽證、居留進一步放寬條件,簡化程序,依法保障外國人才在中國工作生活的合法權益,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去年,我們累計發(fā)放外國人才工作許可33萬份,在中國境內工作的外國人已經超過95萬。 面向未來,中國將進一步擴大科技對外開放合作,以更加開放的姿態(tài)、務實的舉措和良好的環(huán)境,歡迎全球各地的合作伙伴和優(yōu)秀人才來中國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我們作為制定和實施促進科技人才開放實施的政府管理和服務部門,將繼續(xù)致力于推動在科技創(chuàng)新領域擴大開放,深化人才的交流合作。我們也十分期待在今天的研討會上,聽到各位專家的真知灼見,給我們更多的啟示,讓我們共同為構建更加有利于科技人才交流合作的治理體系做出努力。 祝研討會取得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 “第三屆全球人才流動和國際移民學術研討會”由全球化智庫(CCG)和西南財經大學發(fā)展研究院聯合主辦,是國家移民管理局成立后國內舉辦的國際性的關于人才流動和移民研究的高規(guī)格學術研討會。本屆大會以“世界的中國:遷徙與交往70年”為主題,就中國的人才流動現狀、出入境政策、移民管理與服務機制、國際移民治理理論與實踐等重大議題進行學術探討和政策建議。人社部、國家移民管理局、科技部、北京市人才工作局、國際移民組織、經濟合作組織、國際大都會項目委員會以及高校、研究機構等國內各部委、國際組織和產學研各界專業(yè)人士近三百人共同參會。 ? ? 2019年正值建國70周年,歷經70年發(fā)展征程與四十余年改革開放,中國形成了“人才磁場”也見證了全球人才環(huán)流的加速。去年,CCG十年推動的國家移民管理局正式成立,是中國移民管理體系和人才制度的重大突破。本屆研討會的舉辦旨在于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緊扣改革開放成就,不僅聚焦如何通過遷徙與交往加深世界對中國的了解,也更好促進中國對世界的融入,以期為世界與中國的學界、政策制定者與實踐者的研究帶來思考,啟迪共同努力的方向。CCG也將繼續(xù)充分發(fā)揮國際化社會智庫的優(yōu)勢,設置前瞻性議題,邀請海內外移民專家共聚思想智慧,為進一步促進全球化發(fā)展和全球化治理相關研究積極建言。 (本文根據趙慧君女士在全球化智庫(CCG)于2019年7月13日舉辦的“第三屆全球人才流動和國際移民學術研討會”上的發(fā)言整理,未經本人審閱,轉載請注明出處)
2019年7月31日 -
何憲:擴大中國對國際人才吸引力的同時,也需應對出現的機遇和挑戰(zhàn)
2019年7月13日,由全球化智庫(CCG)和西南財經大學發(fā)展研究院聯合主辦的“第三屆全球人才流動和國際移民學術研討會”在北京隆重舉行。中國人才研究會會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原副部長何憲在開幕式致辭。他指出,第四次工業(yè)革命到來,全球人才流動成為當今全球化發(fā)展的重要特征和一大趨勢?,F在的中國正在形成更高層次改革開放的新格局。如何在擴大中國對國際人才吸引力的同時應對出現的機遇和挑戰(zhàn),是當下亟待研究的問題之一。
2019年7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