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2020一,久久精品熟女人妻一区二区三区,黑人巨大精品欧美视频一区,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一本一本,久久久久亚洲精品男人的天堂

龐中英:卡托維茲開啟了“全球氣候行動的新時期”?

2018年12月19日

 

龐中英,CCG特邀高級研究員,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發(fā)展研究院院長


2018年歲末,在大國之間的競爭加劇、丑惡的地緣政治回歸的情勢下,多邊主義居然在困難中取得了一個突出的進展。

12月16日,第24屆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4)終就減排細節(jié)達成協(xié)議(《卡托維茲規(guī)則》),希望讓全球平均氣溫的升幅限制在攝氏2度(原來是1度,后來是1.5度,如今讓步到了2度!)。這意味著這次波蘭擔任主席的氣候變化談判沒有失敗,而是成功了。Katowice,在走向可持續(xù)的全球氣候政策方面,成為繼京都和巴黎之后的又一個里程碑。關注氣候變化的人們在2018年結束前松了一口氣。

參加這次氣候變化大會的代表來自全球195個國家和歐盟(所以,一共196個代表團)。我們知道,2015年,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談判巴黎會議上達成了著名的《巴黎協(xié)定》。2018年的卡托維茲氣候變化大會就是為了落實《巴黎協(xié)定》,制定《巴黎協(xié)定實施細則》。

《卡托維茲規(guī)則》(The Katowice Rules)的達成,實屬不易,一共156頁,載入全球治理的規(guī)則手冊。

針對波蘭卡托維茲氣候會議,作為全球治理研究學者,我有一些感受:

第一,這怕是全球最大的“集體行動”,具有全球最難的“集體行動的問題”。每次的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都充滿了集體行動的難題。直接參與的人精疲力盡,但談判進程還是峰回路轉,柳暗花明,這是因為問題的嚴重性還是被認識到了。從京都到巴黎,從巴黎到卡托維茲,這一集體行動在失敗中有成功,在成功中有不足。這給全人類在克服巨大的全球共同的挑戰(zhàn)上帶來了希望。

第二,這次會議如同其他的全球治理會議,許多國家在本能地竭力為其“國家利益”辯護。但是,各國代表最后都超越了“國家利益”,為地球和人類的共同命運做出承諾。協(xié)調和克服“國家利益”與全人類利益之間的矛盾是全球治理中最為困難的。

第三,在制定實施《巴黎協(xié)定》的實施細則時,涉及很多非常具體的細節(jié)和技術。為期兩周的卡托維茲會議,各國代表和談判家的顯示了專業(yè)水平。這說明多少年的氣候變化治理進程,政府、非政府組織、個人等學習到很多。卡托維茲會議為全球治理在做“技術決定”方面樹起新的標桿。

第四,目前大國既是全球氣候問題的制造者又是全球氣候問題的解決者。這本身就是換一個矛盾。小國,最易受全球問題的折磨。小國所以就聯(lián)合起來推動多邊合作解決問題。原來,全球治理是大國充當國際領導?,F(xiàn)在看來,最大的大國美國并不愿意解決全球氣候問題,更不愿意充當這個方面的國際領導。美國不僅不如此,反而變本加厲,在氣候問題上與大多數(shù)國家的共同立場對立起來。看來,在未來,小國的集體行動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變得關鍵起來。這次,卡托維茲會議,最活躍的是南太平洋島國瓦努阿圖外交部長Ralph Regenvanu等小國代表團的領導人。大國元首、總理和外交部長,忙于其他事務不可開交,不能出席卡托維茲會議。除了主席國波蘭,這次會議就是聯(lián)合國、南太平洋島國、歐盟等唱主角了。在某種意義上,美國特朗普政府不知道是否為其在氣候變化治理上的自私和狹隘而感到羞恥。

第五,氣候變化治理,說實在的,并不是為我們現(xiàn)時代的人的,而是為了我們的子孫后代的。目前采取的措施,即使《巴黎協(xié)定》和《卡托維茲規(guī)則》都到位了,其效果也是多少年以后的事情了??沙掷m(xù)性的原則是人類和人類文明真正的全球規(guī)范。我們,所有的攸關方,必須堅定不移地維護全人類的共同規(guī)范。

第六,之所以叫做“全球治理”,而不僅是“國際治理”,是有重大的原因的?!叭颉辈煌凇皣H”。我們不能從“全球”退回到“國際”。參加這次卡托維茲會議的,有許多非政府組織、科學家、學生、企業(yè),當?shù)氐牟ㄌm人以及其他歐洲人,都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批評氣候變化的,對目前的全球氣候變化治理不滿的,也都來了。有的參加會議的團體認為,《巴黎協(xié)定》和《卡托維茲規(guī)則》其實并不能真正減緩全球暖化。聽聽不同的氣候變化意見,兼聽則明,有則改之,這也是全球治理的一種路徑。

最后,我想說的是:全球治理是過程。過程比結果更重要。過程本身就是治理。

承諾是一回事,關鍵是在現(xiàn)實世界中減少排放,也就是行動,減緩氣候變化。

將于2020年生效、沒有截止日期的《巴黎協(xié)定》,允許各國設定自己的排放目標?!犊ㄍ芯S茲規(guī)則》是每個參與氣候治理的國家的共同制度。根據(jù)這個制度,各國要報告排放情況和氣候目標、并測量在實現(xiàn)將升溫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之內的目標方面取得的進展。

不過,這個目標和制度不是太硬,而是太軟。這就是為什么無論在巴黎還是在卡托維茲,大家都能在最后一刻達成協(xié)議的原因。

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治理進程仍然在繼續(xù)。2019和2020年的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會議任務仍然艱巨,必須就2018年卡托維茲未竟之任務取得進展。隨著民族主義的再次走強,《巴黎協(xié)定》及其《卡托維茲規(guī)則》將受到更多的沖擊。4個產(chǎn)油國——美國、沙特、俄羅斯和科威特——聯(lián)手不同意聯(lián)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在2018年10月發(fā)布的一份報告。該報告概述了全球升溫1.5攝氏度和2攝氏度的后果。

特朗普政府在2017年已經(jīng)宣布美國要退出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治理進程,退出《巴黎氣候協(xié)定》,但本次卡托維茲大會上,美國仍然派出官方代表團。這個代表團不是來支持聯(lián)合國氣候治理的,而是支持帶來氣候變化的對化石燃料(石油等)的使用的。我們還應該看到,一些大國(幾乎所有的“新興經(jīng)濟”)的經(jīng)濟都在走弱,這可能意味著這些國家,可能不得不為了其狹隘的“國家利益”(經(jīng)濟增長)而放松對不算是硬約束的多邊的氣候協(xié)定的承諾。

文章選自華夏時報網(wǎng),2018年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