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亞非:全球重置與大國合作
2022年2月24日何亞非,全球化智庫(CCG)聯席主席、外交部原副部長、國務院僑辦原副主任。
摘要
全球化不會終結,但供應鏈會呈現新的形態(tài)。因此,盡管有理由擔心沖突,但也不必絕望。動蕩終會平息,水面將恢復平靜。只要中美兩國共同努力,就會找到消弭分歧的辦法。
正文
我們進入新的一年,過去尚未成為歷史,未來已經到來。全球動蕩有增無減,新冠疫情卷土重來,地緣政治紛爭加劇,科技革命、網絡安全、氣候變化問題來勢洶洶,給人類帶來多重生存危機。當前,世界經濟復蘇面臨的困難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在下列領域表現得最為明顯:
首先是難以消除的疫情,它顛覆了我們熟悉的一切,包括我們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尤其是它阻礙了全球的人員和貨物流動。拿國際旅游來說,2021年,國際游客數量比前一年下降80%以上,導致全球相關收入減少4.4萬億美元。
疫情對政治、經濟、教育和文化交流的負面影響是如此深遠和持久,我相信更顯示國際社會需要團結。疫情在國家之間造成分裂,使全球公共衛(wèi)生系統(tǒng)更加支離破碎,并暴露了南北經濟差距,我們可能永遠都無法完全恢復。
其次,去全球化的勢頭將重塑全球供應鏈。雅各布?盧也提到了這一點。它通過重新定義國家安全影響著每一個經濟體,讓“創(chuàng)造性破壞”得以發(fā)力。
我相信全球化不會終結,相反,它將適應快速的變化,并通過再全球化進入全球化2.0。當我們說再全球化的時候,它是什么意思?是怎么一回事呢?
關鍵產品的全球供應鏈將發(fā)生改變和調整,因為人們會通過自我感知的、新定義的國家安全透鏡來看待這些產品。這種情況已經發(fā)生了,甚至一些非常重要的國內外供應商已經被取代。如今供應鏈正向本國靠攏,或者完全轉移回本國。在芯片、醫(yī)藥、稀土、5G基礎設施等信息設備領域,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正如經濟學家論述的,無論何時何地出現危機和新的革命性技術,都會有“創(chuàng)造性破壞”發(fā)生。而在當前全球經濟和各國經濟經歷前所未有變革的歷史性時刻,這兩樣都存在。
創(chuàng)造性是否由創(chuàng)新推動,創(chuàng)業(yè)精神能否超越破壞,還是相反,目前尚不清楚。我們得等等再看。此外,本論壇許多發(fā)言者提到了金融風險、通貨膨脹壓力等。其原因是多階段的量化寬松,以及以美聯儲為首的各國央行的負利率政策。這些政策累積的風險如此之大,以至于另一場全球金融危機近在眼前。我們必須認真對待這個問題。
隨著美聯儲即將開始縮表和加息,全球資本流動和匯率再次波動,大幅波動,這使一些依賴國際資本和資本流入的發(fā)展中國家面臨著更大的資本流出和償債壓力。
第三,第四次工業(yè)革命即將到來,當然這是一場以創(chuàng)新為動力的技術革命。無論是合作還是脫鉤,技術競爭都會是未來幾年、幾十年乃至更長時間內大國互動的主戰(zhàn)場。
我相信,信息時代很快會讓物聯網成為現實,產業(yè)數字化和數據本身就是一個行業(yè)。把世界經濟推向我們所期待的新高度的,不是別的,而是智能制造,規(guī)模化工業(yè)生產將轉化為充分利用實體網絡、虛擬網絡和技術的智能生產。在這里,技術革命將與信息革命無縫融合,創(chuàng)造出全新的國家、地區(qū)和全球經濟——無論我們是否愿意。
第四,地緣政治。地緣政治角力與爭奪由大國在經濟、政治和軍事上的競爭驅動。在這種背景下,全球經濟正在見證一些主要經濟體(包括中國和美國)之間的人為脫鉤,特別是在技術領域。這種脫鉤更多是基于意識形態(tài)站隊,而非其他。這非常不幸,因為它會破壞而不是促進全球經濟的復蘇和增長。這是悲哀的現實,而我們不得不忍受。
我們現在談的是世界上兩個最大經濟體。大家都知道,中美兩國的GDP之和占到全球的40%以上。但為什么會是現在這種情況呢?我認為,美國越來越擔心并專注于中國對其世界霸權的挑戰(zhàn)。這是由于美國對中國戰(zhàn)略意圖的誤解和誤讀——歷史證明,自上世紀70年代末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走了幾十年的和平發(fā)展道路。前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在這方面說的很明白。
我們都知道,“合則存,分則亡”。關于這一點,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會長歐文斯先生在演講中說了很多。這同樣適用于中美經濟關系,也適用于未來的全球經濟。
一些專家說,中美之間正發(fā)生“新冷戰(zhàn)”。曼尼什·夏爾馬(Manish Sharma)教授就是其中之一,還有其他一些人。但我相信現實并非如此,只是我們雙邊關系的演化面臨太多風險。
更實際地說,對于兩國在各領域是如何相處的,較準確的描述應是“走一步看一步”。我認為,兩國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同時盡可能多地在全球貿易、投資、金融、氣候變化、網絡安全、核不擴散等領域開展合作。有很多地方可以合作,而我們從某種程度上說是被地緣政治競爭蒙住了雙眼。
最后我想展望一下全球經濟的未來。正如我提到的,我們有理由擔心,但也不必絕望,因為希望在于,只要我們辛勤工作,共同努力,所有令人擔憂的事態(tài)引起的動蕩終會平息,水面將恢復平靜。我強調“共同”,是中國和美國,通過解決分歧來實現。如果能做到這一點,我們就可以摒棄分歧,進行合作和談判,實現互利共贏,造福兩國和整個世界。
文章選自中美聚焦,2022年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