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偉:美國想借臺灣問題,像對付俄羅斯一樣對付中國大陸
2022年8月18日劉亞偉,全球化智庫(CCG)學術委員會專家,美國卡特中心中國項目主任。
鳳凰網(wǎng)香港號陳箋 :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 “香港號”,我是陳箋。佩洛西事件令臺海局勢升級,美國政界、學界及國際問題專家對此有何看法?美國的“一中政策”在發(fā)生什么變化?進入新低點的中美關系還能如何修復?請美國中國問題學者、美國卡特中心中國事務高級顧問劉亞偉博士分享他的觀察和思考。
一、佩洛西事件改現(xiàn)狀 臺海局勢新常態(tài)
鳳凰網(wǎng)香港號陳箋 :劉博士,您好!佩洛西回美國后,在新聞發(fā)布會上聲稱美國不能讓中國大陸在臺灣建立“新常態(tài)”,您如何看她的這種說法?
劉亞偉 :我倒覺得,是因為她去了臺灣,中國大陸才得以在臺海形成一個新的常態(tài)。
現(xiàn)在很多專家都說,如果她不去臺灣,實際上這次解放軍圍著臺灣搞軍演,美國一定會有強烈的反彈。但這次軍演持續(xù)了好幾天,而且時間也延長了,美國的反應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平淡。而且佩洛西走了之后,里根號航母打擊群也隨之離開。
所以,佩洛西說的“不能讓中國大陸對臺灣形成新常態(tài)”,我覺得她說的是之前,比如說解放軍飛機、軍艦越過“中線”。但正是因為她去了臺灣,所以,估計這些就是新的常態(tài)。很多人把這比喻成日本政府“收購”釣魚島時,中國海警對釣魚島的巡邏就變成了新常態(tài),我覺得這樣看可能更合適、客觀一點。
二、美國不愿將事態(tài)升級 雙方都應保持克制
鳳凰網(wǎng)香港號陳箋:解放軍在這次臺海軍演中,有一些前所未有的重大突破。接下來,美國可能會在包括軍事、經(jīng)貿(mào)、外交等方面作出哪些后續(xù)反應?
劉亞偉 :我覺得美方這次是不愿意把事態(tài)升級。實際上,在佩洛西去臺灣之前,美國行政部門肯定知道她要去,所以推遲了一次導彈試射。另外,參議院也象征性地推遲了“臺灣政策法”的辯論,里根號航母打擊群也很快離開了臺海。
所以,我覺得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應該是見好就收。解放軍這次“封島軍演”,美國媒體倒是很多報道。中方就是說“我該說的我都說過了,我該做的我也都做了,新的常態(tài)應該也形成了”?,F(xiàn)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雙方都保持克制,在美國中期選舉、中國二十大之前,中美之間應該不會再有什么升級的舉動。
中方宣布八項對美反制措施,取消三項軍事交流措施,暫停五項合作。這已經(jīng)讓我們這些在美國搞中美關系,希望找到更多合作點的人,現(xiàn)在都無所適從。今天跟幾個朋友聊天,談論我們在這種情況下還能做什么。以前,我們都是希望找到合作點,我也希望雙方能夠消消氣。還是要意識到,這個世界上有些事,最終還是需要中美合作,聯(lián)手完成的。如若不然,這些事對于美國、中國,乃至全世界都是挑戰(zhàn)。
比如氣候變化、防治流行病、打擊販毒和人口買賣,以及解決朝鮮半島和伊朗的核危機等等,都是需要中美一起去做的。所以(佩洛西)這件事發(fā)生后,該做的、該說的,我覺得都差不多了,現(xiàn)在應該消消氣兒。然后,等下半年美國的中期選舉、中國的二十大進行之后,兩國領導人是否利用G20峰會,在印尼線下會晤,把前面的事梳理梳理。拜登至少還有兩年的時間,要確保中美關系在今后兩年不再繼續(xù)下滑,否則出現(xiàn)擦槍走火的可能性非常大。
三、美國國內(nèi)如何看待佩洛西的臺灣行?
鳳凰網(wǎng)香港號陳箋:美國的行政立法機構(gòu)真的是各行其是嗎?學界以及國際問題專家對佩洛西此行都有哪些評價?
劉亞偉 :我覺得比較多的評價是,比如像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弗里德曼、任雪麗等這些專家,他們認為佩洛西去臺灣的原因,更多是因為個人的虛榮心。另外,中期選舉之后,民主黨可能就會變成少數(shù)黨,她也不再是議長了。在她漫長的政治生涯里,需要畫上一個比較“閃亮”的句號,我覺得這個因素可能性比較大。
至于是否跟行政部門有什么磋商?實際上沒有必要再去關注這些細節(jié)。因為對中國的敵視,認為中國是全世界唯一在各方面能對美國構(gòu)成威脅的國家,這已經(jīng)是兩黨的共識,也是國會和行政部門的共識。只不過國會的做法和行政部門的做法還不太一樣。說得不好聽一點,國會更加囂張一點,立法很多。但是,行政部門就要考慮很多,如果調(diào)子太高,或者是行動過激,中國反應會更強烈,臺??赡軙l(fā)生沖突。如果發(fā)生沖突,美國是否軍事介入?這也是很麻煩的事。盡管行政部門和立法部門言行有不同,但是,目前對中國的這種敵視應該沒有任何不同。
鳳凰網(wǎng)香港號陳箋 :紐約時報發(fā)表知名專欄作家弗里德曼的文章,標題是 “為何佩洛西的訪臺計劃無比魯莽,不負責任” 。美國各界如何理解她此行給臺海以及中美關系帶來的危險性?
相對來說,中國這邊輿論上的火就燒得比較旺。此前,某知名的大陸媒體人說了(大陸)可以伴飛甚至是擊落(佩洛西的專機)。我覺得可能是燒得有點過于旺,到最后佩洛西8月2號降落臺北當晚,搞得很多大陸網(wǎng)民非常憤怒,甚至夜不能寐。因為之前火燒得太旺,當晚沒有做任何事,很多人大失所望。我覺得這可能是中國需要吸取教訓的一部分。這次可能也是故意讓媒體火燒得旺一點,說不定佩洛西膽怯,或者是美國行政部門害怕出事,會說服她不要去。劉亞偉 :美國方面比較平靜。美媒的確有一些報道,但總的來說,至少在她去臺灣之前,美國并沒有覺得這件事有多大的危險。
四、美國掏空“一中政策”引發(fā)美國學者擔憂
鳳凰網(wǎng)香港號陳箋 :您在美國一直是研究中美關系,推動中美之間的合作。您認為美國的“一中政策”正在發(fā)生什么變化?
劉亞偉 :我覺得美國的“一中政策”,已經(jīng)被空心化了。我覺得從特朗普跟蔡英文通話,到這次佩洛西訪臺,6年的時間,基本上改變了“一中政策”。中國說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美國說“世界上的確只有一個中國,但是還有另一個臺灣。我們跟臺灣的關系,受到三個公報,‘與臺灣關系法’和六項保證的保護”。(就此,中國外交部曾嚴正指出,美方應該遵守的是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lián)合公報,這是中美兩國的重要政治共識,也是中美關系的政治基礎。所謂“與臺灣關系法”也好,對臺“六項保證”也罷,純粹是美國國內(nèi)一些勢力炮制出來的,都與中美三個聯(lián)合公報背道而馳,其實質(zhì)是將美國的國內(nèi)法凌駕于國際義務之上,是非法和無效的。——編者注) 再加上美國做的這些事,我覺得他們現(xiàn)在對“一中”基本上已經(jīng)放棄,只不過沒有最后證實。像美國國務院修改“美臺關系事實清單”,就是一個信號,我覺得他們可能在等待時機。
中國大陸也沒必要覺得這就是洪水猛獸,天就塌了,還是要跟美國繼續(xù)溝通。明確關于臺灣問題的底線劃在什么地方,如果突破了這一底線,那我們就另說了。我覺得美國是朝著這個方向走,對此中國大陸其實也應該是心知肚明,現(xiàn)在大家都不挑破這層窗戶紙。我覺得,接下來就是要應對。
實際上,一些美國學者對美國這種政策也很擔心,比如說布魯金斯的何瑞恩。他說這是臺海兩岸的事,實際上就是大陸和臺灣的事。美國現(xiàn)在做出的承諾,只應是“我們不希望你們兩岸大打出手。最后怎么走到一起,只要兩邊和平,我們就不會做其它出格的事”。當然這是智庫的建議。
我覺得美國這邊應該還有很多高調(diào)支持臺灣的人,但是美國民眾應該不愿意看見中美兩個核大國因為“臺灣問題”發(fā)生武裝沖突,后果將不堪設想。盡管很多學者認為,這可能是中美之間的“古巴導彈危機”。但是在當時,美蘇都意識到這個危機需要管控,兩國不發(fā)生沖突。所以,蘇聯(lián)和美國長時間的冷戰(zhàn),雖然有些代理人的戰(zhàn)爭,卻沒有發(fā)生直接的武裝沖突,總的來說,兩國克制了自己的沖動,現(xiàn)在中美也需要有這種克制。所以,這樣的危機,我覺得早來比晚來可能更好。
五、美國想借臺灣問題 像制裁俄羅斯一樣對付中國大陸
鳳凰網(wǎng)香港號陳箋:俄烏戰(zhàn)爭尚未結(jié)束,佩洛西一事又掀起臺海巨大波瀾。美國近期在亞太地區(qū)大動作頻頻,是在作何布局?美國打“臺灣牌”到底是什么目的?
劉亞偉 :關于美國打“臺灣牌”的目的,我在一篇文章里說到,實際上就是遏制中國的崛起。其它嘗試過的手段,比如說對華貿(mào)易戰(zhàn),比如利用高科技的脫鉤的手段打壓中興、華為這些企業(yè),似乎都不能阻止中國繼續(xù)發(fā)展壯大的腳步。但是打“臺灣牌”,美國知道這是中國人非常在意的話題。任何領導人都不能在自己執(zhí)政的時候,讓臺灣離開祖國。
俄烏戰(zhàn)爭的發(fā)生,讓美國一部分人,包括一些在決策位置上或?qū)Q策圈有影響的人意識到:像佩洛西“訪臺”,或者今后更多類似“切香腸”、踩紅線的事件刺激中國大陸。如果中國大陸突然搞“武統(tǒng)”,可能會面臨俄羅斯今天的處境,即受到世界很多國家,特別是發(fā)達國家的孤立和制裁,經(jīng)濟發(fā)展恐陷入停滯。
如果俄烏戰(zhàn)爭變成持久戰(zhàn),俄羅斯民眾的生活水平也會下降,那政府的合法性可能就會風雨飄搖。美國看到這種情況以后,覺得也許可以用同樣的手段對付中國,說不定可以一舉打消“中國在亞太地區(qū)取代美國”的這種計劃。因為對很多美國人來說,這個百年馬拉松,中華民族的復興,實際上不僅僅是自己的復興,還包括亞洲應該是屬于亞洲的,亞洲的安全應該由亞洲人來負責,這樣的話中國也不是沒說過。所以,我覺得美國心里可能在盤算形勢。
中美兩國領導人應該意識到,這種零和博弈,就是說世界上只能有一個超級大國,應該放下這種心態(tài)。對中國來講,我覺得也不要盲目樂觀,不要盲目地說時與勢都在我這邊,東升西降什么的。同時,要正確認識美國現(xiàn)在到底是不是真的走向衰落了,還是說百足之蟲也死而不僵。美國人現(xiàn)在說中國利用什么統(tǒng)一戰(zhàn)線,要瓦解美國的整個政治制度,要破壞美國的言論自由什么的,我認為美國對中國的判斷非常不正確,中國對美國的判斷也不準確。但是現(xiàn)在形成的這種誤判,就是認知導致誤判。如果中美關系是一種炸藥,雙方彼此不客觀的評價,就是這種炸藥的導火索。
六、修復中美關系的要點是什么?
鳳凰網(wǎng)香港號陳 箋 :剛才您提到,很多學術界的國際問題專家都考慮的一個問題,就是中美其實都不希望兩國之間發(fā)生戰(zhàn)爭,臺海最好也不要生戰(zhàn)。您覺得在可預見的將來,中美之間是不是還有回暖的契機?又應該怎樣去創(chuàng)造和把握這種機會?
劉亞偉 :回暖的可能性應該是存在的。我覺得現(xiàn)在兩邊大多是在各說各的:美國在說他們的關注,中國在講自己的擔憂,都覺得對方應該做出一些表示。美國沒有做出特別明確的表示,中國更不相信中美關系走到今天自己要承擔任何責任。(2021年7月,外交部副部長謝鋒在天津同美國常務副國務卿舍曼會談時表示,中美關系目前陷入僵局,面臨嚴重困難,根本原因就是美國一些人把中國當作“假想敵”?!幷咦ⅲ?/p>
我覺得雙方都應該認識到,過去40年一路走來,雙邊關系碰到了很多的麻煩和危機,但是后來都能克服,為什么今天就走不過去了?雙方都應該做出一些愿意修好關系的實際舉動。中國一些媒體總說西方媒體對中國搞歪曲報道,但現(xiàn)在中國的一些媒體是怎么報道美國的?我們的系列叫“美國怎么了”,用王緝思的話說,新聞節(jié)目就這么長,然后國際新聞就這么短,每天的兩條國際新聞,都在說美國不是槍擊案,就是疫情造成很多人傷亡,沒有什么其他事了。我也覺得沒有必要。
也許雙方都不要把對方看那么重,然后冷靜下來思考,或許這個局勢就能改善。 現(xiàn)在是雙方把對方太當一回事了,都覺得對方有一個陰謀,要把自己搞倒。其實還是關注自己本國的事,把自己的事做好,然后再去尋找雙方有共同利益之處,應該沒有太大的問題。兩邊的這種民族主義情緒,這種狹隘的民粹,倒逼領導人的決策,所以我覺得這實際上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情緒。
鳳凰網(wǎng)香港號陳箋 :非常感謝劉博士在美國的近距離觀察,給我們解析了美國到底怎么看中國。我注意到剛才您說的這句話,“不要太把對方當回事兒,把自己的事做好,尋求雙方能夠合作的共同利益點,這樣中美關系還是有機會修復的”。謝謝您。
文章選自鳳凰網(wǎng),2022年8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