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雪:把每一場公益都當作奧運
2025年2月26日魏雪,CCG 常務理事,TCL文化傳媒公司董事長,TCL 公益基金會執(zhí)行理事長
2月20日的水立方,2008年北京奧運會主題曲《我和你》在奧運五環(huán)的標志下再度響起。
那跨越17年的熟悉旋律,瞬間將人帶回到那些激情燃燒的奧運時刻。
不同的是,這一次的表演是由7位來自TCL公益基金會項目的少數(shù)民族少年、2名受華萌慈善基金會資助出國交流并學成歸來的華萌音樂學子和中央音樂學院合唱團組成的一支特別的公益合唱團所演繹。
在這歌聲中,一場盛大的簽約儀式被大家共同見證。
國際奧委會主席托馬斯·巴赫現(xiàn)身簽約臺時,這場合作的分量已無需多言——TCL正式成為奧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The Olympic Partner,“TOP”)中第三家中國品牌。
與人們常規(guī)認知不同的是,要成為奧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考驗的不只是資金實力,還要有契合奧林匹克運動精神的企業(yè)理念,這點在TCL創(chuàng)始人、董事長李東生的開場致辭中得到了充分印證。
“TCL期待通過與奧運會的合作,以科技賦能體育,以體育連接世界,讓智能產(chǎn)品與科技更好地為運動員服務,讓新型顯示為全球用戶帶來沉浸式觀賽體驗,讓奧運會邁向全新的科技篇章。”
奧委會主席巴赫也強調(diào),這是雙方合作的新起點,更是TCL與奧運精神共創(chuàng)未來的一次創(chuàng)新表達,“TCL加入奧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計劃,這是我們共同征程中的又一座里程碑?!?/p>
鄉(xiāng)村學生站上“奧運”舞臺,是TCL“敢為不凡”的品牌理念與奧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jié)”精神的完美契合。正如TCL四十多年變革歷程所詮釋的,“敢為”是敢為人先、開拓創(chuàng)新的勇氣,是每個人追求卓越的決心;“不凡”是用科技成就每個人的生而不凡,這種與奧運精神的同頻共振,在孩子們的歌聲中得到了最動人的演繹。
當TCL選擇了這種方式,作為這場重量級發(fā)布會的開場,我們看到了容易被大多數(shù)人忽視的一點:奧運精神不是由勝者定義,而是看見所有生命力。TCL重塑了“卓越”的定義——不僅是個人突破,更是群體共進。
一次打破常規(guī)的奧運簽約
回看這場別開生面的簽約儀式,不難看出,近些年來奧運精神正在因更多普通人視角的敘事而不斷深化,展現(xiàn)出更為多元和包容的一面。
多少人還記得巴黎奧運會的乒乓球混合雙打頒獎儀式上令人動容的一幕,中國乒乓球選手孫穎莎在乒乓混雙頒獎后,主動提議領獎臺上的中國、韓國、朝鮮的選手們一起自拍合影,一張擠滿了年輕臉龐的自拍背后是超越國界的友誼和團結(jié)。
可見,唯金牌論已經(jīng)是陳舊過時的語境,奧運精神的核心在于不斷挑戰(zhàn)自我、追求卓越,同時越來越強調(diào)在全球范圍內(nèi)促進和平與團結(jié)。它超越了國界、種族和文化的界限,成為連接全世界人民的橋梁。
而從賽場內(nèi)到賽場外,這種奧運精神的連接還體現(xiàn)在奧運會逐步提升對公益的關注度和參與度,國際奧委會設立了奧林匹克難民基金會,為全球難民提供安全的體育運動機會,也為奧運會這一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體育IP注入更多和平、友誼和尊重的人道主義價值。
當蒙牛帶領“希望工程·蒙牛少年足球公益行”夏令營集訓中被挑選出來的11位足球少年去巴黎奧運會觀賽研學,當阿里巴巴攜手北京冬奧組委開啟了公益跑活動,這種營銷范式的迭代,標志著奧運營銷已從流量爭奪戰(zhàn)轉(zhuǎn)入價值觀融合共生的新階段。
因此,國際奧委會選擇TCL成為全球最高級別的合作伙伴,不只是看到了TCL全球化發(fā)展成就,更因其在公益領域多年的踐行,才是對奧運精神的進一步詮釋和深度共鳴。主管TCL品牌、公益和ESG工作的TCL科技集團副總裁魏雪對此深有體會,這位有著20多年經(jīng)驗的資深公益人喜歡引用特蕾莎修女的話“我們常常無法做偉大的事,但我們可以用偉大的愛去做些小事”,正是在這樣“以小見大”的善意驅(qū)動下,魏雪把公益融入了TCL的企業(yè)基因,正如她所說:
“公益是符合企業(yè)長遠利益的行為,也是一個企業(yè)基業(yè)長青的基石,這也是把個體的成功,轉(zhuǎn)化為公共價值的一種方式?!?/p>
奧運會通過體育運動,致力于建立一個和平、更美好的世界,這和TCL希望通過科技的力量,助力打造一個和諧、可持續(xù)、共贏共生的美好世界,其實是殊途同歸的使命和愿景。
把每一場公益都當作奧運
當我們?nèi)ナ崂韸W運會的關注點與TCL公益行動中的一致性,看到的是三張一樣的底牌:技術理念、潛力挖掘和前瞻視角。
從體育場上助力運動員突破自我到提升全球的觀賽體驗,每個環(huán)節(jié)都離不開科技支撐,可以說,科技是奧運會不斷擴大影響力的第一引擎。
看懂了這層,就能理解TCL堅持要在全國開展“TCL光伏低碳校園”項目的用心,在TCL中環(huán)“G12+疊瓦”等光伏技術的科技驅(qū)動下,不僅為學校帶來清潔能源和光伏教室建設,還能作為環(huán)境教育的實踐基地,培養(yǎng)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意識,為鄉(xiāng)村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用TCL科技集團副總裁魏雪的話進一步解讀,就是科技始終要以人為本,這點在奧運和公益里都已經(jīng)被充分證明,只有為人才發(fā)展創(chuàng)造機遇,才能讓每一份投入都激發(fā)出更持久深遠的社會價值。
“把科技賦予向善的力量的時候,就會產(chǎn)生溫度,這種溫度來自我們科技企業(yè)對科技、對善的理解,TCL希望用科技的力量去創(chuàng)造出充滿溫度的人間,同時也讓受助人感受到科技的強大和科技帶來的巨大改變。”
由此可見,科技賦能本質(zhì)上是為了更好地“授人以漁”,那么,代表著未來的青少年就成了最值得發(fā)掘的潛力。
為了激勵全世界的年輕人參與體育運動,國際奧組委從2010年起,已經(jīng)連續(xù)舉辦了8屆面向14-18歲年輕人的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無獨有偶,TCL在公益項目上也高度關注青少年的發(fā)展。
在奧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簽約儀式上領唱的劉曉悅、余陽,就是在華萌慈善基金與中央音樂學院共同發(fā)起的“音樂·夢想·交換”項目的支持下,交換至意大利羅馬圣契利亞音樂學院深造歸來的首批華萌音樂學子。
華萌慈善基金會成立于2021年,其前身是2007年TCL創(chuàng)始人、董事長李東生與夫人魏雪設立的華萌基金,累計資助了近1700名學生,這種素質(zhì)教育培養(yǎng)的公益新范式,無疑是將偶然的幸運轉(zhuǎn)化為可復制的成長路徑,讓更多有才華的年輕音樂人得到教育資源和平臺傾斜,在更廣闊的舞臺上突破自我,以藝術的形式傳遞公益價值。
此外,越來越多的女性力量,在推動著奧運走向和諧公平。2024年的巴黎奧運會第一次以女性為logo,也是第一次實現(xiàn)男女運動員參賽人數(shù)完全相同。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說,“這是奧運會甚至體育史上最重要的女性時刻之一?!?/p>
這也是TCL倡導的人文關懷,能在這個當下極具前瞻性的社會議題和奧運達成一致,得益于魏雪始終以更多女性視角的欣賞與尊重,帶領TCL公益基金會以平等的姿態(tài)解決受助人的困境,也讓我們得以看到女性力量在奧運與公益場域的同步崛起。
與奧運共進,在全球范圍內(nèi)倡導女性價值,TCL在2021年成為FIBA全球合作伙伴后發(fā)起了“TCLforHer”項目。除了和FIBA合作“Break & Believe”行動專注青少年女籃公益,還在4年間堅持拍攝以賽場內(nèi)外的女性之美為主題的短片,推向全球市場。
正如奧林匹克賽事匯聚全球力量推動人類進步一樣,TCL以科技創(chuàng)新為底色,集結(jié)資源為教育、女性關懷等領域注入持久動力。當光伏板在校園樓頂構(gòu)成綠色發(fā)電矩陣,當華萌音樂學子在奧運舞臺領唱,這些場景與奧運健兒在賽場上打破紀錄同樣具有深遠的啟示性和影響力。
領航全球的可持續(xù)未來
一步一腳印,“科技普惠,人文向善”的理念貫穿了TCL的公益版圖,讓TCL超越了科技品牌定位,成為了踐行社會責任的標桿。
在牽手奧運這樣的世界級IP時,多年積累的公益成果,成為了TCL最有說服力的“國際名片”,也為其贏得更深層次的國際認同。
在奧運這個匯聚全球目光的舞臺上,TCL借公益行動所傳遞的和諧、公平與女性價值理念,得以向世界深度滲透,當企業(yè)將科技硬實力、市場地位轉(zhuǎn)化為撬動社會議題的行動杠桿時,商業(yè)價值便擁有了穿透文化壁壘的力量。
這種選擇,讓TCL跳出了“贊助商”的工具性角色,轉(zhuǎn)而成為全球議題的共建者,領航全球的可持續(xù)未來。自此,奧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這一身份有了新的戰(zhàn)略內(nèi)涵——以人為本,用科技改變世界,以創(chuàng)意感動生活,去抵達人類共同價值的應許之地。
文章選自虎嗅,2025年2月26日